注释(第25/26页)

[681]伊姆鲁·盖斯(500-540),阿拉伯蒙昧时期著名诗人,《七悬诗》作者之一。

[682]萨福,古希腊女诗人。有人曾把她同荷马相比,说男诗人中有荷马,女诗人中有萨福,还有人称她为第十位诗歌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司文化的女神共有九位)。她共留下九卷诗。

[683]大卫,《圣经》人物。以色列犹大族人,在公元前一世纪,生于伯利恒的以法地。他长得英俊,能写诗,会弹琴,又智勇善战。他幼时在家放羊,青年时做扫罗的战士长,后为犹大王。大卫做王四十年,先在希伯仑做犹大王,后在耶路撒冷做统一的以色列王三十三年。大卫妻妾众多,儿女成群。在耶路撒冷做王初期,大卫强占属下官员的美貌妻子拔示巴,她生下个儿子叫所罗门。

[684]所罗门,《圣经》人物。大卫之子,古代以色列国王。他重知识、求智慧,人们把他看成智慧的化身。他既是政治家,又是作家和学者。所罗门做王四十年。

[685]苏菲派,伊斯兰教派之一,产生于公元九世纪,亦称“神秘派”。

[686]《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一卷书,属《圣录》,为犹太智慧之书。作者不详。写作时间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书中描写义人约伯坚信上帝的故事。

[687]《耶米利哀歌》是《圣经旧约》中的一卷书,属《圣录》。书中描绘在巴比伦王国攻占下的犹大民族的悲惨之景,抒发了作者对耶路撒冷失陷的哀伤之情。

[688]“巴门劫难”指巴尔马克家族悲剧。巴尔马克家族本是一个伊朗血统的家族。巴尔马克兄弟迁居巴士拉,改信伊斯兰教,后在阿拔斯王朝任要职,深得哈里发哈伦·拉希德信任,得势达十七年。803年哈里发的宠臣贾法尔·巴尔马克被处决,全家下狱,财产充公。其父、兄皆死于狱中。

[689]统治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共经历了三十九任国王。该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一千零一夜》中有许多关于这一时期的故事。

[690]海亚姆(1048-1122),波斯诗人、哲学家、天文学家。生前不以诗闻名,他逝世五十年之后才有人提到他写的四行诗。四行诗是伊朗传统的诗体,第一、二、四行协尾韵,类似中国的绝句。我国有郭沫若1928年据英国译本的转译本,书名《鲁拜集》。“鲁拜”为阿拉伯语,意为四行诗。

[69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系列悲剧之一,发表于1602年。写一个年轻的人文主义者面对邪恶势力,在怀疑、犹豫之后终于为“重整乾坤”而献出生命。

[692]抹大拉的马利亚是耶稣的女信徒,住在抹大拉。她曾被恶鬼所附,经耶稣拯救,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来。她很崇拜耶稣,并用自己的财物支持耶稣的传道活动。但据《约翰福音》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站在十字架旁边的当是耶稣的另一位女信徒马利亚,即革罗罢的妻子。

[693]格拉纳达、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均为今西班牙的南部城市。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曾征服这些地方,留下了许多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迹。

[694]贝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对中小官吏的尊称。

[695]帕夏,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对高级文官的尊称。

[696]伊本·法里德(1181—1234),叙利亚诗人,他对苏菲派神秘主义的表述被认为是阿拉伯语中的佼佼者,有《神秘的进程》、《酒颂》作品等。

[697]《古兰经》故事:穆萨凭借真主的大能将手中的手杖变为巨蛇,将埃及法老的魔术师变出的蛇全部吞下。

[698]1法尔萨赫等于6.4公里。

[699]阿拉伯腕尺等于0.5883公尺。

[700]伊玛目:阿拉伯语单词的汉语音译,意为领拜人。

[701]易卜拉欣·雅兹基(1847-1906),生于贝鲁特。文学、语言复兴先驱之一。师从于其父纳绥夫谢赫。通晓希伯来语和古叙利亚语,亲手制作阿拉伯字母印刷字模。1894年迁居、客死埃及。创办《光明》杂志,并编辑其中大部分栏目。著有《同义语外来语辞典》、《穆台奈比诗集注释》。

[702]赛义德·舍尔图尼(1849-1912),黎巴嫩文学家、阿拉伯语言学家之一。著有《近源词典》。

[703]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和文学家。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等。

[704]伏尔泰(1694-1778),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今日依然作为反对暴政、偏执与酷虐的英勇战士而享有世界声誉。他的《哲学书简》是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体现了十八世纪的哲学,而且为现代思想确定了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