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信得 看不见的存在(第7/9页)



  总有一天,幼小的孩子都会明白,明白母亲去过的地方留下的记忆做过的决定经历过的颠沛流离。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明白人性的无奈,无解,所有细微褶皱层面里的内容,以及生活形式的多样性和其本质上的残酷直接。是的。终究都会明白。

  她要再次远行。

  她梦见和这个男子睡在同一床上。

  在清远山古老荒废寺院旁边的小旅馆。榻榻米房间,窗口处可见茫茫大雪,弥漫灰白空远的山岭,雪粒子敲打玻璃发出叮叮咚咚脆响。他在背后抱住她的身体,尽量克制举动试图不惊动无形,但仍无法控制某种致命的激情。剧烈的肉身热量,拍在她的背上,渗透到骨血里。声息在寂静中被放大振动,一面起伏着的辽阔的爱欲的海洋。

  在现实中,他们从未互相占有和归属。此刻却有一个仪式需要完成。相会、出发、泅渡、回归。这是在梦中完成的期待于虚无的旅程,务必跃身而入,以真实赤裸相呈。使之终结。

  只是,这灼热与愉悦因何而生。如果说它们不是凭空而起,那么一定有其确凿来处。追逐一束光源一条追溯而上的道路。皮肤渗出细密汗水。他的身体如同遵循一种指令,在她体内生长、延伸、饱满。这活跃的传递,静默的渴求。耳边发出的低沉呼吸,律动的潮水起伏。她期待被这个男子的生命交换、充盈、清空、净化。

  某种回声从胸腔里面逼出,在喉咙中窜动,在空气里发出嘶嘶碰撞。哭泣,也是同样的发声方式,只是两者表达截然不同。这叫声,干脆,洁净,单纯,如同密林深处在花丛中迷失了道路的幼兽,带着隐约无助和期待,知道归途所在。此刻,他们是安全的,拥有时间和信任。等待最终火焰般亮光在腹腔凝聚成形,无声迸发,贯穿身体,从头部中心喷涌而出。融入空无。

  也许她从未轻易信任过人的本身,却信任肉体。它是不附带形式理论的光明的存在。没有权力,没有谎言,没有怀疑,没有惶惑,没有贫乏,没有对抗。只有交付,融合,芳香,天真。情欲被提炼至幽蓝明亮的生命火苗。在一切被冲破的瞬间,肉体在虚空里碎裂。人也许应该在这样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死去。这深刻喜悦逼近死亡边缘。而死亡,也许是人最为终极的渴望。

  她爱慕他的美和脆弱。这爱慕将会如骨骼般脆弱和坚硬,直到死亡把它摧毁成灰,并再次进入轮回的漫长轨道。

  很久之后,她在梦中又见到这个男子。他们之间有一场对话没有结束。她终于可以说出心里的话。只在这个男子身边,她才觉得是自由的。

  她说,我梦见依旧睡在她卧房旁边。凌晨时分,工作间里响起织布的声音,间歇持续,是从小熟悉的声音。醒不过来,心里想着她已回来,不禁内心释然。我期待她带我上路。期待她从背后拿出一束石竹花。她离去后,我便不知道可以跟随谁。我爱她。在爱她的同时,又轻视她。我站在岸边旁观她如何堕落于海水之中,我看到她死去。

  他目光澄澈地看着她,没有愧疚,也没有伤感。

  她说,这么多年,她有无来到你的梦里。

  有。很多次,她从屋外进来,站在我的身后,双手蒙住我的眼睛。我转过脸去,拉下她的手,看见她脸上有顽皮笑容。她问我,琴药,你害怕吗。我回答她,是,我很害怕。直到我变老,死去,都将如此。

  她说,没有你们,我多么孤单。但我依然在活下去。

  再一次,她试图靠近他。伸出手掌贴在玻璃上,穿越一层冰冷坚硬的隔膜,抚摸他的脸,他的嘴唇。他的眼睛亮光闪闪。呵,那是味空亭雨后的月光之下的男子面容。她跪在他身下,抬头看见他。他的脸上有温柔的怅惘,淡淡的感伤,容忍担当她对他的探索和幻觉。即使秉烛夜游,也无法延续欢愉的幻觉,消灭虚空的破碎。他们在那一刻已彼此告别。

  她在玻璃后面无声地说,我爱着你,琴药。你要记得。

  他用眼神回答她,我知道。

  她在玻璃上轻轻留下自己的一个吻。

  此后她游荡人世,情路坎坷,只想寻找回来心里对美和真实曾持有的信仰,却再未得到机会爱上任何一个世间的男女。

  就在他们于法庭见面的1年后,这个男子死于肝癌不治。

  最后一面,告别时,他说,在你彻底离开临远之前,去寻找一下春梅。看看你不存在的故乡,也当替我完成答应过你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