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145(第2/5页)

“国库银子不多了啊,倒是盐、丝绸、铁、米粮、煤等等囤货十分充足。上一位耗费大量钱财,准备用这些东西增养士兵。”

“若是这一位要大肆操办登基大典,吾等一定当朝直谏!”

“中原洛州夏天大旱,冬日最近又开始下雪,百姓苦不堪言。洛州知府上书投诚新君,但希望新君能赈灾发粮,诸位觉得此事能成吗?”

“悬,新君政权不稳,和其余几方势力都有私仇。估计会全力增兵,以战养战,上一任把路都铺好了。”

“这——那也要试着劝一劝,总不能真放任不管百姓死活吧!”

上一任疯帝死了,这一任入驻行宫。

百官们狠狠松了口气之余,又觉得自己‘行了’。

至少——这位脑子是正常的。

想到这里,百官群臣互相对视,莫名觉得心酸。

内阁。

首辅大人年纪大了,批阅折子的时候,坐太久会身体遭不住。

每过段时间,便会有一位‘起居郎’来提醒他一番,倒杯热茶,让老首辅缓上一缓。

“大人,这天儿越来越冷了,您喝杯热茶,我给您再添些炭火。”

一个年轻的少年郎小心进来,给老首辅沏了杯热茶。

徐亨从奏折中抬起身,瞧了那少年郎一眼,笑道:“是曾澎啊,在这里可还待的习惯?”

曾云山之子,曾澎。

禁卫军大统领‘身死’以后,徐亨按照约定,把他的儿子曾澎,带在了身边。

“回大人,习惯的,多谢大人近日来的照拂。”

曾澎赶紧说道。

他自然知道,自己的父亲没有死,只是‘金蝉脱壳’,去颐养天年了。

曾澎很感激首辅大人。

他学业不错,资质好,人也不骄不躁,被首辅大人亲自带着,也没有骄矜。

是个不错的孩子。

徐亨很满意,并未告诉曾澎,他的父亲和新帝之间还有一份‘开门之情’,这份恩情,足以让曾澎接下来平步青云。

年轻的读书郎,就该多磨砺一番,以后才能为新帝效忠。

“好,你下去吧。”

挥手示意曾澎离开,徐亨想起新帝,又想想近日来经常私下相聚的百官,轻笑着无奈摇了摇头。

但他并没有制止百官,也没有为陈庚年‘解围’的意思。

新皇既然已经登基,自然要学会治国安邦。

收拢臣子,同样是很重要的一环。

这些,都得陈庚年自己去解决。

作为首辅,徐亨知道陈庚年曾经把江县治理的很好。

可现在对方即将登基,只会治理一个小县区,是远远不够的。老首辅其实也在期待,期待新皇会带领着这个新生的大江帝国,走到哪一步。

“大人,礼部把拟定的新皇登基日期选出来了,还拟定了年号。”

不久后,新皇登基的具体日子、大江王朝的年号、被送来了内阁。

徐亨翻开看了看,礼部日子定了三个,明年秋天,后年春天,以及大后年的春天。

倒是没有糊弄新皇,三个都是很好的日子。

至于为什么时间拖延这么久——

登基大典,说白了就是用无数的钱财堆积起来的,还要祭拜天地宗族,兴建祭祀高台,大赦天下,立新法典,织造龙袍,分封宗亲,编排奏乐舞蹈,鸣金钟鼓,开设大宴等等繁琐、复杂、烧钱的环节。

这些环节,都需要时间来准备。

而年号,定的则是‘泰安’。

一听就是很好的寓意。

徐亨在心里默念了一遍‘泰安’,自己也觉得不错。

于是他站起来,拿着折子走出内阁,外面风很大,还冷飕飕的。他收拢好衣袍,朝着行宫里走去。

年号和登基大典日期,最终都是皇帝说了算。

-

陈庚年此刻正在行宫书房里,和兄弟们一起整合大军,并且琢磨着把蒸汽机造出来,开设兵工厂,大量制造军需装备的事情。

这个冬天,趁着修生养息的时间,他总算是能大量制造武器了。

只要把武器制造出来,翻过年,‘乱世和平’就由他陈庚年说了算了。

金州行宫里的妃嫔,按照陈庚年的意图,分些银子,各自遣送出宫。

其余的太监、宫女,也都送出去了一大批,由吴恒和神机营出面,选拔出一批最老实本分的,留在宫里。

皇帝的尸首被处理掉。

当日溅了大殿上的鲜血,也早就被清理干净。

新皇入驻,对待下人的态度可比曾经的疯帝好太多太多了,太监宫女们,在一个老太监的带领下,感恩戴德的把行宫大殿仔细打扫了一遍。

因为刚刚打下金州,一切还没有步入正轨,裴宝来等兄弟们,也都暂时住在这里。

大家走在这富丽堂皇的宫殿,有时候都会觉得恍惚到不真实——

从小江县的差役官吏,一跃成为一个新国家的开创者,这一时半会儿的,还挺难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