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3页)
“就是那个啊……
少年摇摇头。他是没有切身体会吧
甘的职责是在弥与和诸官之间传话,仅此而已。话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他完全不理解。不过话说回来,弥与的感觉其实也和甘一样。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所下的神谕,会让如此众多的人行动起来,一点点改变地形。此刻在这里亲眼看见神谕产生的影响,总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
而且自己虽然在向甘解释,但愈是解释,不可思议感反而愈发强烈
“看得见吗?那条由北边延伸过来的是矶齿津路。路尽头的那个大邑是住吉津。然后那边是茅渟海…
“我看见大船了。真大啊。那是魏国的船吧
“大概是吧……”弥与应了一声,随后想起也不一定,“不过也可能是苦品国或者阿去年国的船③。
“说不定是剑卓或者罗马国的船!
“说不定吧……”弥与含笑点头。天真无邪的甘好像以为只要是海船就可以哪儿都能去了,实际上苦品国和阿去年国比魏国还远;至于剑卓和罗马,听说更加遥远,是在大地的另一头,水船要走好几百天。要想有船只往来、勃兴贸易,至少还要再过好几十年
不过不管怎么遥远,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国家确实有船过来。派过去还礼的船虽然有一般都在路上沉没了,还好剩下一半总算得以生还,不知道是不是多亏了船上有持衰④的缘故。他们从比中国还要遥远的地方带来的那些异国物品,让每个人都惊讶无比。迟早会有许多船只往来开展贸易的吧
“跳上那条船就能去往从未见过的异国了吧?
是的吧……或者说那根本只是痴心妄想呢?弥与用眼角的余光扫过甘的侧脸,愈发感到现今这个世界的不可思议
差不多直到二十年前,倭国还处在大乱之中。奴国、投马国等大国吞并了其他数十个小国。争地、争水、争战不休。无数人死于战乱,无数城池毁于
不过,那样的大战终于迎来了结束的时刻。各国的实际主宰坐到一起,都说再这样下去只会导致民不聊生、国力疲敝,决定结成盟约,拥戴一位共同的王。自那以后,战争就平息了。虽然还和狗奴国之类没有纳入同盟的国家发生些小摩擦,但自上而下总算是迎来了和平繁荣的时代
倘若没有《使令》,就不会有今
《使令》是自上古流传至今的一卷古书,除了狗奴国之外,所有国家都有一份,而且内容完全相同。《使令》的出处虽然不明,内容却浅显易懂:世间将有大灾,早迟必至,汝等必戮力同心,共御大灾,祛妖除魔,自强不息,终有强援来助。诸如
弥与觉得《使令》不过是一卷写了些陈腐道理的古书而已,然而各氏族的族长却深信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谕,遇到大小事情常常会把它搬出来。依《使令》之言如何如何——只要搬出这句话,倭国上下任谁都不敢无视。如果没有《使令》当中写了“戮力同心”这样的话,众人就算常年征战疲敝不堪,也不会就此罢手的吧
《使令》会比倭国上下熟知,这一点本身也很让人不可思
不过,让弥与感到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不单单倭国,汉土、苦品、剑卓、摩耶等地方,也都有《使令》传去
剑卓的船首次来访,据说是在距今七八十年以前。弥与听说,那些红色肌肤的人,穿越了茅口海之外无比不广阔的大洋而来,第一件事就是祈求真水和对照《使令》。当时居住在那一带的是倭土的一个小族,族长顺应他们的祈求,取出《使令》与他们对照。结果发现,他们手中的《使令》虽然是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写在牛皮上的,但内容却与族长手中的一致,连附录都丝毫不差。族长惊诧不已,然而红皮肤的船长却频频点头,仿佛早在意料之中。随着之后交流的深入,族长终于知道,剑卓人在其访问的所有港口都做过这样的《使令》对照。《使令》似乎要求天地问的所有人类都要齐心合力、共拒大灾
如今与诸国的交流,便是以这样的巧合为基础。虽然弥与觉得《使令》的内容陈腐,但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威
也正因为其威德,弥与才被推举到如今的
弥与俯视着下方伸展开去的丰饶田地,暗想:的确,若是没有《使令》,世间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啊?征战连绵不休,众人自相残杀——必然会是如此的吧。没有变成那样可真是太好了,诸国的人都这样说
虽然弥与身体的自由完全被剥夺了,但她想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禁在无意识中踏出了一步。对于自己所被赋予的巨大权力,她愈发感到厌恶
就在此时,锵的一声,背后响起金器之声。不用回头弥与便知道,是甘在背后拔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