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3/4页)
李氏对着江成翻了个白眼,拧了他的胳膊一把,恶狠狠道:“你疯了吗?这可是枝枝要嫁的人啊。”
*
陛下要封后的事传遍了整个京城,封后大典定在了明年开春。坊间百姓们津津乐道的是,陛下居然还要推了禁宫重建。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都像炸了一般,轮番对江成进行弹劾。
而江成不仅不难受,反而还很骄傲,谁叫他的闺女世上最好,陛下都栽昏了头呢?
众臣一听很是不甘心,纷纷表示他们也可以。没想到陛下力排众议,压下了所有进谏选秀纳妃的折子,并表示:
今生只娶岐阳郡君一人,要不然就不娶了,众爱卿自己选。
朝臣们气得人仰马翻,说好的明君呢?看这样子是要色令智昏啊!
但随着夏去秋来,秋去冬来,江南盐商被下马,吴地贪赃的佞臣被一个个□□,京城里头的大小官员纷纷夹紧了尾巴做事,上朝时劝谏的人就少了许多,最后甚至安安静静地为陛下准备封后大典一事。
朝堂上一派风平浪静,没人顾得上置喙陛下的家事了。
李氏在封后大典的前一晚遛进映枝的湘水苑,抹着泪塞给映枝一本小册子。
“枝枝看看这个。”李氏将那书放在案边,脸上微红,没有多言,又转而和映枝说了好些体己话。
映枝这几天被宫里来的嬷嬷教导了封后大典上的礼节,每天晚上到点儿就困,现在已是困得上下眼皮子直打架。
李氏见她丝毫没有闺愁,嫁女儿的一腔愁绪憋在心中,索性让枝枝早点睡,自己去找江柔哭诉去了。
映枝坐在屋中,轻轻叹了口气,子瑕跟她写过信,说进了宫还是可以随时出来玩的。
娘亲这种心情她能理解,只是过两日她们还会再见到的。
天色已晚,映枝困得头脑昏昏,钻进被子里就睡了。
第二日,除了登基那天开过一次的正宫朱门再一次被打开,这座至高无上的禁宫迎来了一位与陛下并肩同行的女子。
从正午到傍晚,祭天册封的仪式隆重至极,陛下在其他地方素来节俭,但对此事却不吝千金。
三十六列仪仗从宫道上走向正宫门前,映枝站在金銮殿前,岑瑜的身边。
钟声响了,城阙之上,相继有成片飞鸟掠起。
远方的天空渐渐辽阔,渐渐高远。
温柔的春风迎面,岑瑜的衣袍翻起。春阳透过参差的檐间,照进他的眼。
“枝枝,不会有别人,只会有你。”岑瑜认真地看着她,就像那日在西南那般郑重,“但海誓山盟谁都能说,我更愿意用此生践诺。”
映枝笑道:“好,我一直都信你。”
她不是会活在无谓担忧中的人,她能看见子瑕的付出,更愿意相信他的许诺。
这夜好似下了一场暴雨,春雷骤然划破黑夜,香炉里的烟渺渺不断,火星忽明忽灭。
窗外的雨水倾泻而下,打落一枝的海棠,花瓣落在细纱遮帘上,朱红浓艳旖旎。
缠绕在枝上的藤蔓柔软,勾着那依附吐露细嫩的新芽。池中的红鲤浮出水面,在氤氲湿闷的空气中露头呼吸,倏忽又一下钻入沉沉的池底。
雨声扰得人睡不着觉,耳边的声音模糊不清。
一夜窗棂敲击,时而疾风骤雨,时而微风细雨。窗前的花在雨中几番摧折,不胜风露,含羞带怯地垂着头。
这夜好似下了一场雨,家家户户点起了灯。
国公府里,李氏夺了江成的书,嗔他几句,二人熄灯睡去。
明日江成沐休,李氏要去看铺。江柔在女学读书,郑易还会挨家挨户上门推销。
明日江临依旧鼻青脸肿,被长宁公主笑话。明日谷雨站在御膳房里尝新菜,宫人们一溜端去凤鸣宫。
而凤鸣宫里,岑瑜披着外衫阅奏章,偏过头,看见懒觉睡醒的映枝在揉眼睛。
昨夜的雨在清晨到来前结束,海棠花瓣上滴落了朝露。春芽初长,新叶初发,曦光照进屋中,带着青涩的绿意。
映枝睁开眼,岑瑜笑着对她说:“枝枝,可要用早膳?”
她带着拖长的尾音,软软绵绵:“现在什么时辰了?”
“辰时了。”他道。
明日的糖雪球看见只蝴蝶,一个飞扑跳出窗外。
煦煦和风里溶着鸟鸣,穿过它的爪间,越过汉白玉的宫阶,飞过蜿蜒起伏的金檐,一路从宫中吹向未知的远方。
百年的盛世佳话在文人墨客笔下传颂不止,在滚滚东逝的岁月里成为一艘小船。
这座江山将如同它的君王一般温柔,留下史官青简上的寥寥几字,待后人们当窗对月时浮想。
学识渊博者要为此刻做注脚,却用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野戏荒腔——身骑白鹿的岐山神女。
她坐在金殿前的栏杆上,指着人间与天幕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