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才疯子高二郎(第9/10页)
侍从低头瞧着手里的铜壶,心道长广王犯病啦,难道我捧的是尿壶?只见座中鲜卑军官们齐刷刷站了起来,殿后转出几十个虎背熊腰手持棍棒的汉子,群狼般扑将上来,抓头发的抓头发,扭胳膊的扭胳膊,将杨愔等人摁倒在地。
杨愔暗道不好,中计了,向群臣大叫道:“诸王谋反,想杀忠臣么?我等尊天子削藩臣,赤胆忠心为国,有什么罪!”
高湛不听那套,一声断喝:“给我打!”
大殿上乱了套,鲜卑军官们和事先埋伏的壮汉们群殴杨愔等人,也不讲江湖规矩,朝堂不能算江湖,政治流氓不比江湖好汉,十几个人对一个人,拳打脚踢,乱棍齐下。
官员们惊得目瞪口呆,常山王高演急忙劝架,连声道:“哎呀,下手轻一点,不要破相,不要致残呐。”高湛大叫道:“不行,狠狠地打,往死里打!”
两位未来的皇帝亲自设计并参与的政变,也算中国历史一段传奇。
打得杨愔等人头破血流,好在燕子献身体强壮,头发少,奋力挣脱,冲破众人的包围圈逃出大殿。落雕都督斛律光施展八步赶蝉的脚法猛追不舍。论跑步,文官出身的燕子献毕竟外行,也就早晨起来锻炼锻炼身体,顶多跑个三千米。斛律光科班出身,长跑必修课,而且负重跑。三五百米靠爆发力,分不出高低,十几里地下来燕子献喘不上气来,束手就擒,瘫软在地一边喘一边叹息:“大丈夫用计迟,落到今天这种地步!”郑颐也被捉了。每个人失败的时候总能留下一二句肺腑名言,郑颐的话如下:“不听智者言,吃亏在眼前,不让你来你非来,命不好呀!”
二王、高归彦、斛律金、贺拔仁押着杨愔等人闯入皇宫,禁军都是高归彦的部下,都不上来阻拦。众人很快来到昭阳殿外,高演进殿面君。太皇太后娄昭君早已得到消息,赶到昭阳殿落座,皇帝高殷和皇太后李祖娥只能站在娄太后身侧。
高演叩头道:“臣与陛下骨肉至亲,杨愔等人专断朝政,作威作福,长久以往必将叛乱,臣与高湛及贺拔仁、斛律金已将杨愔等人拿下,交陛下处治。臣擅自专断,实在罪该万死。”
高殷傻了,他已经十六岁,鲜卑人早熟,慕容垂十三岁身为前锋主将远征高句丽;拓跋珪十六岁建立北魏王朝;拓跋焘十六岁带领军队以少胜多大败柔然汗国的大军。而高殷却被殿下跪着的叔叔几句话吓得说不出话来,全然不顾大殿内外两千多忠于他的甲士。宫廷甲兵是父亲高洋留给他的,武卫将军娥永乐拔刀在手,仰视皇帝,只待皇帝一声令下。
娄昭君喝令甲士收刀退下。士兵们不退,他们是高洋练就的以一当百的百保鲜卑,只听皇帝的号令。但是,皇帝不想用他们,甚至不敢看他们的眼睛。经历过无数阵仗的娄昭君厉声喝道:“你们这些奴才,再不退下,砍下你们的脑袋!”
皇帝还是不开口,甲士们只能退下,猛虎不归绵羊统领。娥永乐钢刀还鞘,流泪痛哭,他的人生走到尽头。
一个不敢杀人的人怎么可能做皇帝,高洋看透了他的儿子,高演也看透了,所以他才敢不带军队发动一场宫廷政变。
娄昭君挺关心他的女婿,问道:“杨郎何在?”
众人拖着遍体鳞伤的杨愔等人来到殿上,贺拔仁道:“杨愔被打瞎一只眼。”
娄昭君叹了口气:“杨郎能有什么作为,留着他不是更好么?”说罢,转头对高殷道:“这些人心怀叛逆,想杀我两个儿子,再来杀我,你为何纵容他们!”
高殷还是说不出话来。
娄昭君越发来气,悲声道:“岂可使我母子受汉老妪斟酌!”
这是在说媳妇呢,李祖娥赶紧过来赔罪,她知道儿子大势而去,她们母子根本不是娄昭君的对手。
娄昭君安慰道:“你放心,我的儿子不会夺位的。”扭头对高殷说:“还不快去安慰你的叔叔。”
高殷这才说出一句话来:“天子之位亦不敢为叔父惜,何况这些汉人!只要饶了侄儿的命,侄儿自下殿去,这些人任由叔父处置。”
高演赢了,赢得如此轻松,因为他遇到一个不配做对手的对手。
高殷下台不可避免,他失去鲜卑人的支持,又失去汉人的支持,他在臣民们心中只是一个胆小鬼而已。
全部斩首。娄太后亲自参加杨愔的葬礼,哭泣着说了一句话算做杨愔一生真实写照:“杨郎忠而获罪。”太忠啦,所以有罪。
忠而获罪的一幕在中国历史频频出现,比干、白起、蒙恬、范增、晁错、寇准、苏东坡、王安石、岳飞、方孝孺、海瑞、于谦、袁崇焕、林则徐等等,太多啦,像杨愔这些不出名的人更数之不尽。为什么?难道不足以让我们深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