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才疯子高二郎(第6/10页)

第二天,高演召集府里的大小人等开会,当众把王晞揍了二十大棍。大家瞧得莫明其妙,常山王和王晞好得像一个人似的,今天下手怎么这么狠呀。

不久,高演再次进谏不让高洋喝酒。高洋大怒,把王晞抓进宫来准备以教导不严为名治死罪。又听说王晞刚挨了高演一顿臭揍,以为不是王晞的主意。不过,人已经逮起来放了怪没面子的,高洋剃光王晞的头发,打了二十大棍,发配到兵工厂当小工去了。你说王晞惹谁啦,两家一面二十棍,打得真冤。

三年后,高演又和高洋吵起来了。高洋赏了高演一顿鞭子。好心没好报,这一次高演真生气,回家不吃不喝绝食等死。死就死呗,命是你的,谁会心疼。

有人心疼,每一个人的母亲。娄太后赶紧去劝,高演钻进牛角尖里不出来,死活不吃。娄太后最疼这个儿子,日夜哭泣。说起来高洋挺孝顺,一看母亲伤心也慌了,喃喃道:“如果这个小子死了,我老娘怎么办啊?”

高洋毕竟是高洋,有办法。高洋亲自去劝六弟吃饭,高演的嘴巴闭得紧紧的。高洋使出最后一招:“如果你把饭咽下去,我就把王晞放出来。”

有用吗?

有用。好几天没吃东西的高演第一次开口吃饭。

对高演来说,生命、母亲和皇帝不如一个王晞。

道理很简单,王晞是他的谋士,一个想干大事的人决不能缺少出谋划策的人。

遭了三年罪的王晞回到常山王府,高演勉强起身抱着王晞泪流满面:“我气息奄奄,恐怕今生不能与你再相见啦。”

高演哭,王晞也哭,一边哭一边劝:“上天降福于善良的人,降祸于恶人,怎么会让殿下死。皇上论亲是您兄长,论尊是您主子,怎么能和他计较是非呢。殿下不吃饭,太后也不吃饭。殿下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难道也不爱惜太后么!”

高演的心结开了,饮食恢复正常,命保住又想去劝谏高洋不要喝酒。王晞不同意高演这么做,说酒这个东西让人失去理智,皇上喝了酒六亲不认,整个国家现在寄希望于殿下,您再有个三长两短,高齐王朝的家业怎么办,太后的安危怎么办。

高演一宿没合眼,第二天终于想明白了,既然大家都不劝,我也不劝了,写好的奏章付之一炬。高演劝人和高洋喝酒一样是改不掉的毛病。没过多久,高演又看不过眼去,苦苦劝说哥哥戒酒。高洋皇帝又恼了,抡起大棍没头没脑照着高演一顿狂扁,好在高洋打了几十下醉倒了,高演这才脱身。

其实,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人,需要有脊梁的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大家都喜欢钱,我就不喜欢;大家都贪腐,我就不贪;大家都害怕死亡,我就不怕。太可惜啦,高演这种人太少。太少并不代表没有,昔日东魏国的大法官崔暹算一个。他经常劝高洋戒酒,奇怪的是崔暹没挨过打,高洋反倒把高澄的女儿乐安公主嫁给崔暹的儿子。高演相当佩服崔暹:“现在连太后都不敢说话,我的兄弟们也都闭上嘴,您却独能犯颜进谏,满朝大臣都该感到惭愧。”高洋经常对大臣们说:“崔暹廉洁清正,天下无双,你们都不如。他经常说我饮酒过多,我喝一点能怎么样!”

能怎么样?一个字,死。

我们身边因酒而死的人还少么,长期酗酒会得各种各样的疾病。高洋皇帝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吃不进饭,吃饭则呕吐,只能喝酒,最后皮包骨头,枯骨一具。天保十年十月十日,高洋在自己亲自预测的死亡日那天见上帝去啦,时年三十一岁。

高洋死了,谁做皇帝?

自然是高洋的儿子。但是,高洋生前却不希望儿子做皇帝。高洋的儿子高殷太懦弱,懦弱到不敢杀人。不杀生是美德,却非生存之道。一个坚强的人不是不敢杀人,而是不想杀人。会不会杀人和敢不敢杀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儿。敢杀而不杀是强者,不敢杀而不杀是弱者。

皇帝只能由强者来做,否则你的皇位做不稳。高洋恨铁不成钢,用马鞭威胁高殷让他杀囚犯,高殷不敢。高洋手握马鞭捅向儿子催促动手。手持钢刀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的高殷竟然落下口吃犯晕的毛病。高洋恨道:“此儿得汉家性质,不似我。”

也许有人要拿北魏孝文帝来比较,孝文帝元宏仁慈,不猎杀动物,汉人气十足,但他弓马娴熟,杀敌勇猛,对儿子也不手软,这是一代仁君的本色。哪有不敢杀人的皇帝。罢了!高洋一咬牙,喝醉以后经常对大臣们说:“太子懦弱,我死之后传位常山王。”

高洋是清醒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国内鲜卑人与汉人关系极其紧张,国外三国鼎立,尚不算塞北那些残忍嗜血的柔然、突厥等王国和部落。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统治,除了六弟谁能做到呢?老四老五不能传,他俩不是娄太后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