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第5/6页)
朱熹很高兴:“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这道理程老师早就说过,我给继承和发展罢了。你们不是有个成语叫‘一本万殊’么,这个成语就是从程老师和我这里来的。‘一本’就是那唯一一个模子,‘万殊’就是这世界上千千万万只老虎。”
朱熹接着解释:“‘理’是永恒不灭的,‘气’是有生有灭的,这就是说,老虎的模子是永远不变的,永远不坏的,而千千万万只老虎却都有生老病死。”
我不禁感叹:“你这套理论和柏拉图真是太像了,就像张载的《西铭》和多恩‘丧钟为谁而鸣’的布道辞那般相像。”
朱熹说:“不谋而合罢了。”
我说:“看来,不论古今中外,很多事情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
朱熹一听,突然露出了狡狯的微笑,斜眼看着陆九渊。
陆九渊笑道:“你这说法,正是我这派‘心学’的道理。”
朱熹说:“你这套说辞我总听你说,都能背下来了,什么‘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朱熹和陆九渊相视而笑。
我也笑:“看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多成语都是你们这些人造出来的啊。”
朱熹又说:“天理的内容还很丰富呢。远古的社会都是合乎天理的,所以社会秩序很好,汉朝和唐朝以来直到现在,人欲横流,把天理都给遮盖住了,社会也就乱了,人心也就坏了。”
我本来要问:“根据考古发现,远古时代普遍存在用活人祭祀的风俗,难道这合乎‘天理’吗?”可又一想,朱熹那时候还没有这些考古发现呢,于是我只是简单地问:“那该怎么办呢?”
朱熹说:“我们要追寻天理,遏制人欲,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良性发展。”
我暗想:“朱熹最挨骂的理论来了!”
朱熹见我神色不对,赶紧解释:“我可不是要消灭人欲啊,吃饭就是人欲,难道我还不让人吃饭了不成?我的意思是说,不要穷奢极欲,搞得太过分,对欲望要有节制。”
他这一说“存天理,遏人欲”,我倒联想起他另外一个招骂的观点。我问:“你是不是还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权主义者都恨透你了!”
朱熹满脸委屈:“你们为什么要那么狭隘地把我说的‘节’理解成女人的贞节呢?难道就不能理解成男人的气节吗!”
“啊——?!”
朱熹诉苦说:“文天祥不就是‘被杀死事小,失去气节事大’的典型吗!还有,像秦桧那种人,你说是让他失节好,还是让他饿死好?”
我琢磨了一会儿,说:“你们这些理论其实也不难理解啊,虽然有些纯属瞎琢磨,但那是你们的历史局限性使然,也怪不得你们。可后人为什么要么就不理解你们,要么就误解你们呢?是不是因为你们把自己的思想表述得太复杂了?”
朱熹苦笑一声:“一点儿都不复杂,唉,其中原因有一个人最能解释。”
“哦,哪一位?”
朱熹看看陆九渊:“陆兄,拜托你用你的心学想想这个人吧。”
陆九渊“嘿嘿”一笑,眼珠一转,院子里就突然多了一个人。
此人一脸英气,豪情勃发,一望便知是位英雄人物。他这一来,猛然见到在场这么多人,不由得迷糊了一下,随即看见朱熹,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招龙爪手,朱熹早有准备,一招太极拳的揽雀尾格挡过去,两人拆招换式,打在一处。
我看得一头雾水,问陆九渊:“这人是谁啊,怎么一见朱老师就动手?”
陆九渊见怪不怪:“这俩人是老论敌了,要在论坛上遇见,能在一个帖子底下打一年。”
此人既然能做朱熹的论敌,自然不是泛泛之辈。我们现代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辛弃疾的一首《破阵子》,非常著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首词的题目叫做“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意思是说,这词是写给一个叫陈同甫的人的,跟他一块儿豪爽一把。陈同甫大名叫陈亮,同甫是他的字,对宋词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豪放派里有陈亮这么一号,现在,在场上跟朱熹过招的就是这位陈亮。
陈亮这人很有意思,他本来不叫陈亮,叫陈汝能,他崇拜诸葛亮,就把名字改成陈亮了。古代追星族比现代人还狠,现在谁听说周杰伦的粉丝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杰伦的?古人照着偶像改名的可绝不止陈亮一个,著名的司马相如的名字就是照他的偶像“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改的。顺便提件趣事,我小时候看《三侠五义》,里面有个反派小角色,崇拜汉朝的东方朔,可他没改名字,改的是外号,他想用外号表达的意思是“我比东方朔还牛”,也就是“赛过东方朔”,于是外号的第一个字就是“赛”——可“赛东方朔”,太拗口;“赛朔”,谁也不明白什么意思;“赛东方”,姓东方的人多了。怎么办呢?最后确定为“赛方朔”,也只好顾不得人家是复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