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十四章 罗马帝国的故事(第2/4页)

苏拉是地主们的领袖。马略作为一场伟大战役的胜利者,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歼灭了条顿人和辛布里人,他是被剥夺财产的自由民们的英雄。

在公元前88年,从亚洲传来一些谣言,让元老院非常吃惊。据说黑海沿岸的某个国家,国王名为米特拉达特斯,母亲是个希腊人,有可能建立起第二个亚历山大帝国。于是米特拉达特斯就决定开始为征服全世界做准备——他先是杀光了小亚细亚一带的所有罗马公民,连妇孺都不放过。这样的行为对罗马当然意味着战争。元老院装备了一支军队,准备向这个国家进军,以惩罚他的罪行。谁最适合做统帅呢?元老院说:“当然由苏拉担任,因为他是执政官。”而民众却说:“我们拥护马略,他应该担任军队总指挥。因为他不仅做过五次执政官,而且维护我们的利益。”

财富决定着法律。苏拉事实上控制了军队。他率军东征,讨伐米特拉达特斯,马略被迫逃到非洲,静待反击的时机。当他听说苏拉渡海进军亚洲时,才趁机返回意大利,纠集了一批不满现状的乌合之众,气势汹汹地向罗马进军。马略率领着这帮人轻而易举地进入罗马城,整整五天五夜,一一清洗他在元老院的政治对手。最终,马略自立为执政官,但是好景不长,两个星期后,他因过度兴奋而猝死。

接下来的4年里,罗马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此时,苏拉击败了米特拉达特斯后宣布,他将返回罗马复仇。他言出必行,他下令士兵把那些赞成民主的同胞统统杀死。一天,他们抓住一个常常陪同马略出入的年轻人,正准备杀死他的时候,有人出面阻止:“饶了他吧!这孩子太小了。”于是士兵放过了他。这位逃过一劫的年轻人名叫裘利斯·恺撒,我们会在下面讲到他。

至于苏拉,他成了“独裁官”,意思就是罗马帝国唯一而至高的统治者。他统治了罗马4年,最后安详地死去。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像许多一辈子屠杀自己同胞的罗马人一样,安闲适意,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浇花种菜上。

不过罗马的政治形势并未好转,相反局势急转直下。苏拉的密友庞培将军再度领军东征,讨伐不断给帝国制造麻烦的米特拉达特斯国王。庞培将这位暴君赶进了深山,四面包围起来。绝望的米特拉达特斯深知,作为罗马人的俘虏等待他的命运将是什么,于是他服毒自杀了。庞培继续攻城掠地。他打败叙利亚,并在那里重建罗马的统治;他摧毁了耶路撒冷,横扫西亚,试图恢复亚历山大大帝的神话。最后,在公元前62年,他返回罗马,随行的12艘舰船上满载着被他俘虏的国王、王子和将军,他们被迫与凯旋队伍一起进城。这位受人拥护的罗马将军从别的国家掠夺了将近4000万美元的财富。

罗马政府必须由一个铁腕人物来治理。仅仅在几个月前,罗马城险些落入一个名叫卡梯林的年轻贵族手中。他因赌博输光了家产,希望掠夺点儿东西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一个颇具公共意识的律师西塞罗察觉了卡梯林的阴谋,并及时告知元老院,卡梯林被迫逃亡。可危机依然存在,还有同样野心勃勃的年轻人,随时准备着向政府发难。

于是庞培组织了一个“三人同盟”来处理政府事务。他本人则担任这个三人同盟的领袖。裘利斯·恺撒因为在做西班牙总督期间获得了良好声望,所以坐上了三人同盟的第二把交椅,排在第三位的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克拉苏,他的当选完全是因为他极有财富。这家伙大发战争财,没过多久他便征伐安息人,并战死沙场。

恺撒是三人中最有能力的一个。他认为他还需要加强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成为大众心目中的英雄,于是恺撒出发去征服世界。他越过阿尔卑斯山,征服了现在属于法国的一部分领土。然后,他在莱茵河上架设了一座坚实的木桥,占领了条顿人的土地。最后,他乘船渡海来到英格兰。如果不是因为国内局势使他返回意大利,谁知道恺撒的战斗什么时候会结束?

在征途中,恺撒获悉庞培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这意味着自己的名字只能被列入“退休军官”的行列,这令雄心勃勃的恺撒十分不满。他无法忘记追随马略的岁月,于是他决定要给元老院和他们的“终身独裁官”一个教训。他率军渡过分隔阿尔卑斯高卢行省和意大利的鲁比康河,向罗马挺进。所到之处,大家都热情地称他为“人民的朋友”。恺撒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入了罗马,庞培只好仓皇逃往希腊。恺撒率军一路追击,在法尔萨拉附近击败庞培的残部。庞培渡过地中海逃往埃及。他一登陆就被年轻的埃及国王托勒密命人暗杀了。几天之后,恺撒也抵达埃及,随即发现自己中了埋伏。埃及人和忠于庞培的罗马军队联合起来进攻他的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