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尘归尘,土归土(第8/10页)
徐夫人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他的姓名,是因为他铸造了一柄匕首。这柄匕首后来落入荆轲之手,在咸阳宫中图穷匕见,用于刺杀秦王嬴政!
战国末期,秦国国势日盛,秦王嬴政谋划兼并诸侯,吞灭六国。秦军一出,势如破竹,两年内并韩灭赵,锋芒直指燕国。
唇亡齿寒,燕国太子丹为保国土,决定派遣刺客潜入秦国,刺杀秦王。只要秦王一死,秦国大将在外独揽兵权,将无人牵制约束,必生内乱,到时候燕、魏、齐、楚四国合纵,必定能扭转战局,一举击败秦国。
经处士田光的引荐,太子丹选择了荆轲,作为刺杀秦王的刺客。
秦王嬴政深居咸阳宫,宫中守备森严,要想接近他,除非有正当的理由。
荆轲经过一番思虑,向太子丹提出取樊於期的首级与燕国的督亢地图,一并进献给秦王,他作为进献使者,便能接近秦王。
樊於期原本是秦国将领,因伐赵兵败于李牧,致秦军损失惨重,畏罪不敢回国,逃往燕国避祸,被太子丹收留。秦王诛杀了樊於期的父母宗族,并以千金加封邑万户来悬赏樊於期的人头,如果能得樊於期的首级进献,秦王一定会接见。
但太子丹却不愿意这样做。樊於期在穷途末路之时投奔于他,要他取其首级进献秦王,他实在于心不忍。他摇了摇头,让荆轲另谋办法。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于是私下里去见樊於期,直接表明了来意。
樊於期的父母宗族因他畏罪潜逃而被秦王诛杀,他心里既痛苦又愤恨。这些负面情绪整日整夜地折磨他,让他早就产生了轻生之意。如果自己的首级能帮助荆轲刺杀秦王,那也算报了父母宗族被诛之仇,樊於期自然愿意。他立即取来利剑,当着荆轲的面自刎而死。
太子丹得知此事后,虽然悲痛,却已无法挽回,于是将樊於期的首级装入匣子,密封起来。
有了樊於期的首级,督亢一带的地图也已准备好,就差行刺用的兵器了。
三百年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用的是赫赫有名的鱼肠剑,现在荆轲要去刺杀秦王,自然需要一柄锋利无比易于行刺并且配得上此次刺杀行动的利刃。
太子丹派人四处寻求利刃,得知赵国铸剑师徐夫人铸有一柄匕首,勇决罕见,锋利无匹。他立刻派人找到徐夫人,以重金将这柄匕首购来,然后命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至匕首上,使这柄匕首变得剧毒无比。他拿人来做试验,只要被这柄毒匕割伤,哪怕只是细微的伤口,也会立即中毒死亡,可谓见血封喉。
为了让荆轲能够顺利完成刺杀秦王的任务,太子丹除了准备利刃之外,还找来了一个勇士作为荆轲的助手。这个勇士名叫秦舞阳,十三岁时便杀过人,因为生得彪悍,常人甚至不敢同他正眼对视。
一切准备就绪,荆轲准备上路了。
太子丹知道荆轲此去,无论成功与否,势必一去不返,因此率领门客前去送行。太子丹和众门客头戴白帽,身穿白衣,将荆轲送至易水岸边。
荆轲的至交好友高渐离也在送行之列。
深知好友有去无回,这一别便是阴阳永隔,再无相见之日,高渐离不禁悲从中来。他回忆起以往与荆轲击筑唱和、纵情痛饮的日子,当即迎风击筑,铮声悲响不绝。荆轲就着节拍,高声唱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歌声豪迈却又悲壮。送行之人为之动容,全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荆轲纵声大笑,转身跳上马车,驱车而去。他去意已决,始终不再回头看上一眼。
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荆轲和秦舞阳来到了秦国。
要觐见秦王,须有人引荐,于是荆轲带着千金厚礼,以燕国使者的身份,拜访了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见钱眼开,哪里能想到荆轲竟是刺客。他受人重礼,便替人办事,当即进宫向秦王嬴政进言,说燕王惧怕秦军,不敢派兵抵抗,愿意称臣纳贡,为表诚意,特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奉上燕国督亢地图,派遣使者前来进献。
秦军灭赵之后,进抵燕国南境,尚未进攻,燕国便来请降,不仅送来叛将樊於期的首级,还献上督亢一带的土地,嬴政自然大喜过望。为表示隆重,嬴政亲自选定吉日,安排九宾仪式,准备在咸阳宫中接见燕国使者。和蒙嘉一样,嬴政根本没有料到燕国竟如此大胆,派来请降的使者,竟是谋夺他性命的刺客。
到了入宫觐见这一天,荆轲一大早便起了床,仔细检查了两个匣子。
两个匣子里分别装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而在卷起来的地图当中,徐夫人毒匕静静地躺着。在咸阳宫中,连最受嬴政宠信的大臣都不能携带武器,更别说他这个来自燕国的使者。要想把徐夫人毒匕带进去,就必须藏在不被人发现的地方。宫门前的侍卫,一定会搜他的身,也会打开匣子查看,但决不会把卷好系紧的地图展开。那是进献给秦王的东西,没有哪个侍卫胆敢提前打开查看,就像当年专诸向吴王僚进献梅花凤鲚炙一样,没有哪个侍卫胆敢提前分开鱼肉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