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诊所(第7/13页)

单从职位来讲,李总是全国范围的总裁,朱川只是上海地区的老总,级别差了一级,但实际上两人是平起平坐的,李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深圳与北京,而上海,是朱川说了算的,李总尽量避免插手上海的业务,免得将相失和。因为李总明白,自己毕竟是异乡人,在人家的地盘上,需要稳妥和谨慎。

朱川与李总,并没有实际上的冲突与矛盾,至于台湾派与本土派一说,完全是手下人为了表忠心而提出来的。

身为本土派,又是上海方面的老总,朱川掂得出自己的份量,自己对齿科诊所的管理一窍不通,等于从零开始,但又不想过分依赖于李总,这倒不是面子的问题,朱川是这么想的,自己的身份特殊,别人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他怕别人说自己倚靠着父亲这棵大树来乘凉,他要靠自己,他要干出一番成绩来让别人刮目相看,所以,他必须有得力的手下。

在上海诊所的选址上,颇费了一番周折,朱川不是上海人,急需一个出自上海本土的得力助手,脑子要灵活,手脚要勤快,还要有疏通各种关系的能力,开办一家诊所要打通的关节太多了,银行、工商局、税务局、卫生局、公安局、劳动人事局、环保局(涉及医疗污水的排放),层层叠叠,任何一家都得罪不起。

通过朋友推荐,朱川物色到了一个人,他叫吴劳乾,原来在上海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注:这是医院的最高级别)搞行政,后来跳槽到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干起了推销,穿梭于各家医院,反正没有离开过医疗这个行业,因为他的姐夫是卫生局的一位领导。

吴劳乾没有辜负朱川的期望,花了数月时间,往返奔波,确定了诊所的选址,就是目前的艾美广场二楼,应该说这个选址是相当成功的,首先,它处在淮海路的中心商务圈,周围写字楼云集,有上海广场、香港广场、力宝广场、金钟大厦、兰生大厦,有台湾人开的太平洋百货,香港人开的时代广场连卡佛商厦,附近更有著名的新天地,此外还有一幢高达六十层的香港新世界大厦,今年刚刚落成招租,这么大的一个中心商务圈,却只有力宝广场有一家瑞尔齿科,简直到了供求比例失调的地步。所以,尽管年租金高达人民币壹百二十万,即每月十万,是所有White齿科里投资最大的,董事会还是咬牙拍板了,从董事会到李总和朱川都一致认为,大陆的医疗市场正处在转型期,开始向民营资本敞开了大门,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抢市场、创牌子,盈利是次要的,为此,董事会制订了前两年亏本,第三年持平,到第四年才开始盈利的持久战计划,而事实上,上海的诊所开张仅一年不到就开始盈利了,令董事会喜出望外。

作为功臣,吴劳乾辞掉了医疗器械推销的工作,来到诊所,得到了行政主管兼财务主管的职务,他在诊所的地位,仅次于朱川。

开诊所,地段与硬件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件事,其重要性是毋须强调的,那就是医生。

在民营诊所里,White的规模是比较大的,有五台治疗椅,这就意味着至少需要五名以上的牙医。

吴劳乾告诉朱川,招聘医生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公开招聘,造声势,这一招是虚的,实的那招,我们把目光锁定第九人民医院的口腔科,那儿的牙医等于从少林寺里出来的武僧,在武术圈里人人敬畏。

九院的牙医,有的自恃才高,待价而沽,有的担心私营诊所生意时好时坏,收入不稳定,尚在犹豫,还有的功成名就,根本不愿意离开,当然也有的蠢蠢欲动,经过频繁接触,几名有跳槽意向的医生接受了面试,李总专门坐飞机赶来,一定要参加面试,因为他知道,诊所的将来取决于医生的素质。

吴劳乾毫不讳言,希望招到一名漂亮的女医生,他说,在日本人投资的太平洋口腔医院,那边的护士都穿超短裙,对此朱川不以为然,我们是诊所,不是销售化妆品的柜台,我们需要技术精湛的医生,而不是面容娇好的美容顾问。李总没有表态,笑着说,长得丑没关系,可以戴口罩,等到治疗结束,医生摘下口罩,病人发现医生原来是个丑八怪,为时已晚,他还是要掏医疗费的。

李总用开玩笑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态度。

当他们面试到余琳音的时候,吴劳乾和朱川都没了声音,因为余琳音符合这两条标准:漂亮,医术。

余琳音就是Zoe,Zoe是她的英文名字。

6

余琳音毕业于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系,第九人民医院是第二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要知道,只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进入附属医院,今年三十五岁的余琳音,在第九人民医院的口腔内科整整做了十二年,论资历,论医术,都不低,而且她还年轻,愿意接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