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第14/16页)
然而,他又回来了。重回故土,与历史打了个必输的赌,下场便是眼前这般,孑然一人瘫倒在碎石堆上,等待死神降临,成为众多受害者中的一员。不!亚力克斯在心底呐喊。他拼尽全力伏地挺身。他不能死在德国,这片土地已埋葬过太多的犹太人了。他轻抚额头,鲜血并未成股流出,应无大碍。亚力克斯挣扎着起身,在废墟残骸间蹒跚前行,一开始跌跌撞撞,之后越走越顺,在黑暗中愈来愈应付自如,他突然间充满了信心,他可以倚仗自己的双腿一路走回圣塔莫尼卡。而在这迷局中,他已抢得先机,只有他知道马雅可夫斯基到底在哪儿。编造补足故事余下的情节,这不正是作家擅长的吗?
倘若坎贝尔今晚依约放出马雅可夫斯基变节的消息,明早卡尔霍斯特一收到消息肯定会再次上门盘问艾琳,还好原先定好的供词和目前的情况不会起冲突,她只需要坚持她的说法,再适时表现出惊诧和失望,或者多一点儿被蒙在鼓里的气愤,但她必须做好再次被盘诘的心理准备。
亚力克斯果断拐往玛丽恩大街,沿着路缘上桥,这条街就算闭着眼他都能找到。既然他已经回到了封锁区外的苏占区,也许会有几盏街灯为他点亮前路。一定要思虑透彻有哪个环节会出差错,随时可能漂浮上河面的尸体就是最大的定时炸弹,但这个他如今也已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不管那些石头是否能绑住马雅可夫斯基的尸体,只要它们能为他多争取一些时间就好。坎贝尔应该精晓该如何完整并丰满这个故事。随后,关于马雅可夫斯基叛投的报告密传回卡尔霍斯特,他们必将全神贯注于此,而不会把目光投向施普雷河。假使他们能将故事编得完满并成功应付各方质疑,那么这比马雅可夫斯基本人还要有价值。只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故事无漏洞与环节薄弱的基础上。
桥上缓慢驰来一辆卡车,亚力克斯立即停下来背过身去。如果尸体不幸被找到,又该如何应对?吕措夫广场的前车之鉴教给了亚力克斯一个道理,必须提前为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好计划。联想到吕措夫广场,他的脑子里不禁回响起坎贝尔的声音,“本来事态不该那样发展的”,但本来事情又是该如何发展的呢?即使他们找到了马雅可夫斯基的尸体,他们也很难锁定凶手,只因现下的柏林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出疯狂的行径,而一个苏联人在夜里独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然而最后与他见面的人却只有一个,而且,没有人能抗得过真正的刑讯逼供。屋子里有三个人,其中一个死了。只要艾琳一日不离开柏林,他们二人就不可能从随时暴露的危险之中脱身,加之她的保护伞已经消失,要逮捕她简直易如反掌。
亚力克斯毫不费力便准确无误地找到艾琳的家门,门缝处漏出几缕微弱的烛光。他轻敲了三下门。
“天哪,你受伤了!”艾琳一开门就注意到了亚力克斯头上的血迹。她一手紧攥着睡袍的衣领,一手拿着蜡烛,犹如童话故事里某些只在夜里苏醒的人物。她关切道,“怎么搞的?”
“没什么,不小心被绊倒了而已。”他走进屋里,随手掩上外门,压低声音道,“施密特夫人回来了没有?”
“你说什么?噢,施密特夫人,她已经回来了。”艾琳声音有些焦躁,好似惹上了什么麻烦事,“不过,为什么……你不是说我们不应该私下……”
“没事,没人跟着我。”
“你怎么知道?”声音恍惚,艾琳显然有些魂不守舍,手指将衣领拧得更紧了些。
“你刚刚在睡觉?”亚力克斯这才注意到艾琳的异样。
她摇了摇头,“为什么你会来这里?你不是说……”
“我知道,但我不得不见你一面。你有东西可以帮我包扎一下吗?”亚力克斯指着额头的伤口,“绷带和一小块布就够了。”
“这又是谁深夜来访?”一个带着浓重苏联口音的声音骤然出现在房间的另一端。
“一个朋友而已。”艾琳无力道。
“呵,一个朋友。”男子忍不住发笑,边走进客厅边扣上制服上的纽扣。
“不,朋友而已。”艾琳不知所措地望着亚力克斯。
整个房间的空气瞬间凝固了,仿佛他把浓雾也带进了房间,覆盖住屋里的一切陈设不受烛光侵扰,只有制服上的黄铜纽扣闪着刺眼的亮光。她的双眸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亚历克斯,一如在KJ大街的那晚,四目相对的那一刹,一切都已交代明了,尽在不言中。明亮的眼神一如昨日,仿佛眸里有星光闪耀,还有熟悉的一丝倔强。他盼望着透过氤氲雾气能重见当日的圣诞树和躺倒在众多礼物间的库尔特,但挑眉仰头,眼前只有一个正扣着纽扣的苏联士官,玩味地打量着他和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