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多伊镇距离剑桥大学不远,马车不急不缓地行驶三小时就到了。
二月仍处冬季,小镇气温徘徊在0~5度之间。
以农业为主的小镇正处于冬歇期。路面残雪未消,薄冰霜冻让人们只想窝在家中暖和的壁炉边。
夏洛克一行七人进入小镇。
放眼望去,灰色烟雾弥散在陈砖旧瓦之上。
是有三四十户人家的烟囱里突突突地冒烟,烟雾随着冬风游荡在大街小巷。
路上罕有行人。
逛了一圈,只看到不足十家店铺。
冷清,是多伊镇给人的直观感受。
好在镇上还有一家照常经营的旅店。
一行人得以顺利借宿,入住旅馆「杰克家的好日子」,准备在这里度过一个晚上。
从旅店老板口中,获知了更多废弃古堡的传闻。
说是“更多”,其实也就一两段话。
概括来说,本次探险目标「废弃古堡」其实并不古。
它是十八世纪晚期建造的,距今不满一百年。城堡没有完工,据传是资金链断裂,然后留下烂尾楼。
上个世纪末,不少镇民进去一探究竟,只看到未完成的建筑结构。
因为没竣工,在城堡内活动就有安全隐患,比如楼梯走到一半就空了,所以当地人渐渐地很少往里去。
话说回来,多伊镇的历史也不长,只比古堡早了一二十年建镇。
由于这里的土地并不肥沃,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没有优势吸纳更多人来这里定居。
进入本世纪,伦敦城市化的飞速加剧。
小镇年轻人更多选择进城务工。如今镇上的多是中老年人,人口总数堪堪过百。
夏洛克问旅店老板:“据说1804年,有人在废弃古堡附近见到了一位失踪多年的剑桥学生。您了解这段往事吗?”
老板杰克:“七十年前的旧事了。你们去镇上问别人,一定得不到答案。我倒是知道一些,因为当时的目击者是我的祖父。”
这有些出乎单身汉冒险队的预料。
圆脸眼镜诧异:“好巧啊!”
老板杰克摆摆手,“也不算巧合,以前旅馆的干柴多是从那片树林砍来的。”
这就说起旧事。
七十年前,祖父还是年轻小伙。
那时旅店刚开张不久,他负责置办燃料原料,一般是去林中砍柴。
距离多伊镇最近的树林属于古堡主人。
连带废弃古堡在内,对方共有500英亩的土地。半是荒地,半是树林,一直无人看管打。
在古堡修建烂尾后,镇民发现林区主人迟迟不归,有时会入林伐木。那里也没珍贵树种,多是常见的白蜡木、山毛榉。
“祖父一直记得那件事,因为对方实在太臭了。那是1804年的万圣节午后,祖父遇到了一个流浪汉在古堡附近徘徊。他浑身滂臭,头发一绺一绺很油腻。那人自称是剑桥大学的学生,问祖父外面是什么时候了。”
杰克只读过四年书,学了些基础知识就开始给自家旅店打工。
“虽然我没上过大学,但不时去剑桥镇进货,也知道大学生是像你们这样的。七十年前,剑桥还没改革,能去读书的至少是乡绅家庭出生,不可能是流浪汉。祖父觉得那个男人有精神疾病,对他吼了几句,把人赶走了。”
杰克说到这里顿了顿,又道:“后来,事情变得有点古怪。祖父某次去剑桥镇时,与人闲谈说起这件事,问了句有没有某个学生叫奥托弗吉尔?没想到得到肯定答案,1799年有一个同名同姓的优秀学生失踪了,就像是原地蒸发。”
夏洛克立即追问:“然后呢?”
老板杰克摊了摊手,“没有了。直到祖父去世,不曾再见到那个流浪汉。家里其他人也没见过古堡附近再出现古怪身影。”
夏洛克询问细节,“流浪汉长什么样子?您的祖父与剑桥镇人聊天时,有没有询问失踪弗吉尔的相貌,是否与流浪汉进行了比较?”
“这个问题祖父想过。”
杰克却只能给出无奈的后续,“很难比较失踪学生与流浪汉的长相。流浪汉蓬头垢面,根本看不清脸。他的衣服也是脏的,就像是从臭水沟里爬出来,看不清款式。唯一能肯定的是身高吻合,都比祖父高半个脑袋。”
到此,线索戛然而止。
杰克:“不过,从那以后祖父不常去古堡树林伐木,他觉得那里怪怪的,宁愿多走一小时,去更远的林区。后来,我们也选了新线路,虽然这些年古堡并没有闹出过怪事。”
怪不怪不是旅店老板说了算。
单身汉冒险队打听了古堡所在的具体位置,向杰克老板购买了一些干粮与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