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二更·我们成功了(第3/4页)
至于不曾来过?当然不可能啦,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他也会让营销号时不时发一些人鱼的照片和软文,让人鱼的热度持续发酵。
直到他们得到承认的那一天。
夜晚的码头显得格外幽静,此刻,却十分热闹。
动与静的交融,让这张照片注定极具感染力。
人鱼们在水中嬉戏打闹,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却不知道是为了救人而喜悦,还是为了归家而兴奋。
抑或是二者都有。
终于,离别的时间到了。
于归洋和池渊纵身跃入海中,这次他不打算在张阳朔的研究所或者老王的海马滩停留。他要带着他们部落的战士们,回家。
翌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一则《人鱼的告别》刷爆了互联网。
感染力极强的文字,加上极具冲击力的配图,让人们不由得为人鱼的离开而惋惜,心里空落落的。
好像这些日子,关注灾情,关注人鱼,已经成了日常必做的一件事。
感慨过后,他们又开始想着,人鱼还会回来吗?
一定会的吧,一旦汛情发生,他们一定会为了救援而回来。
一时间,人们竟然不知道是希望他们回来,还是不希望他们回来,因为人鱼回来的话,就意味着汛情发生了。
随着海南灾情的落幕,人们牵挂海南暴雨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
他们惊讶地发现,不论是海南省防总,还是国家防总,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鱼在这场防汛攻坚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人民日报》等士流媒体,更是对本次汛情中,人鱼起到的作用大书特书。
当然了,它们也没有忘记提到社会各界的救助,还有在汛情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但他们的光芒,都被人鱼所掩盖了。
这很正常,人们实在是对人鱼太过好奇了,他们很想亲眼见一见人鱼。
可惜人鱼已经回归了大海,这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遗憾。
另一边,于归洋和池渊带领族群回到栖息地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他和池渊决定回到中国等待后续。
把族中事务交托给章常,他们便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两条人鱼相携抵达海马滩,见到了每天都在这里等他们的王拥杰和林丽花。
“你们这两个没良心的,害我跟你嫂子在这里等了你们这么久!”王拥杰没好气道,“救灾结束后干嘛不先回来一趟,我和花儿都不知道多担心你们。”
于归洋笑道:“这不是回来了嘛!当时我和池渊带着几百条人鱼呢,他们要是都来的话,一顿就能把你这里的存货都吃光了。”
王拥杰倒吸一口凉气:“那还是别来了。”
“小气死你。”
寒暄过后,于归洋便问起国家是否有动作。
王拥杰笑道:“明面上,中央好像按兵不动,但实际上你看,这些媒体向来都是跟着中央走的,他们这样为你们造势,你说上头没想法?怎么可能!”
于归洋也看了各大士流媒体的报道,这么久了,和人鱼有关的词条热度还是居高不下。
“真希望快点出台相关规定啊,到时候我就带着族群住进来。”他调侃道。
王拥杰摇头失笑:“瞧你那点出息,就不敢再往高处想想?”
于归洋听出了几分猫腻:“怎么了老王,你有内部消息?”
王拥杰如临大敌:“别胡说,我可没有!上次我都被刘委员警告了,说我明知人鱼存在而不上报,但念在我笼络人鱼有功,功过相抵,以观后效。”
于归洋哈哈大笑,神特么笼络人鱼:“我是没想到,千防万防还是被刘栋梁发现了。”
“废话,他要是不老奸巨猾,能当上省委吗?咱们那点手段,在他眼里都不够看的。”王拥杰揉揉他的脑袋,“这样多好,以后你和你的部落都住到这里来,海马滩就热闹起来了。”
“那么多人鱼怕是住不下哦。”
“不怕,这附近还有一些无人岛,你们在这,我看到时候谁还敢非法入境。”王拥杰半开玩笑道。
等待的日子略显煎熬,好在有哥嫂在,还有池渊陪伴,令他焦躁的心得以平静。
五月份,一项《关于人鱼相关权益提案》横空出世,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
于归洋第一时间阅读了这份提案,上面提到人鱼目前的相关权益,按照中华人名共和国公民的权益对等。
也就是说,人鱼享有和中国公民一样的权利和义务。
当然了,提案中也提到部分不等同的权利和义务,譬如受教育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等。他们也不能参加医保社保,领不了养老金。
而且提案中明确指出,所有中国境内的人鱼,都是该提案的适用人群。并且会在明年三月的两会上,针对人鱼具体的权益进行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