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5/6页)
宋佩瑜的心也跟着抖了下,立刻举起望远镜看向那边。
弥漫的飞尘中,重奕穿着大红色骑装,带领身后穿着轻甲的骑兵呼啸而来。
宋佩瑜很快就有了猜测。
重奕手中也有千里镜,他在城墙上看到了原地休息的慕容靖大军,猜到慕容靖的打算,先从徒县出兵了。
重奕经过宋佩瑜的时候,深深的望了宋佩瑜一眼。
宋佩瑜连忙摆手,他不去,他在徒县等重奕凯旋的消息就好。
重奕身下已经慢下来的骏马吃痛,嘶吼着加快速度。
等到这些骑兵呼啸着经过后,被溅得满身尘土的慕容靖立刻大喊,“骑兵!立刻与太子殿下去攻城!”
各自围坐在一起的骑兵闻言,立刻连滚带爬的奔向爱驹,顺着烟尘逐渐落下来的方向追去。
最后毫无意外,攻下最后连个县城的人也是重奕。
二十三天的时间过去,卫国十三县,只剩下卫京还在卫国手中。
宋佩瑜回到卫京外的时候,不仅见到臭着脸用如刀锋般的目光望着他的吕纪和,还见到了董大人。
董大人面对宋佩瑜的态度,前所未有的怂,两人刚打了个照面,董大人就毫不犹豫的跪在地上。
宋佩瑜笑眯眯的问候董大人,丝毫不提十万两黄金与八百人商队的事。
卫京宁愿闭门不出,垂死挣扎,也不愿意给赵国递降书,
赵军如果不想强冲,就要与卫京谈判,前不久前往奇货城想要迎安平王回卫国的卫国使臣,就是宋佩瑜心中最好的送信人选。
董大人不知道是不是有了心理阴影,明明表现的很怕宋佩瑜,却轻易不肯与宋佩瑜搭话。
常常宋佩瑜说了句很简短的话,董大人也要想上许久,然后才战战兢兢的回宋佩瑜的话。
期间但凡宋佩瑜脸上出现半点表情变化,董大人都会马上闭嘴。
与卫京里的人谈判的过程很不顺利。
或许是破罐子破摔,卫国都到了十三县失十二,只能抱着卫京与赵国谈判的程度,卫皇和卫国大司空仍旧在勾心斗角。
他们给卫国开出的条件中,除了要保证他们后半生的荣华富贵,都是在暗示赵国将另一个人除掉。
每当看到卫皇和大司空派人送出来的信,宋佩瑜都会去看看每天吃好喝好又开始快乐肥的安平王。
他就不明白了,是什么给了卫皇和卫国大司空自信。
有这么省心的安平王在,他们凭什么以为自己还能与赵国谈条件?
然而卫京城门还没打开,就要继续敷衍着卫皇和卫国大司空。
这个过程不仅宋佩瑜熟,吕纪和也很熟。
只是从宋佩瑜敷衍卫皇,吕纪和敷衍卫国大司空,变成了宋佩瑜敷衍卫国大司空,吕纪和敷衍卫皇。
听宋佩瑜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重奕沉默半晌,突然说了一句,“他们是不是傻?”
宋佩瑜嘴角勾起微妙的弧度。
巧了,他也是怎么想的,卫皇和卫国大司空的脑子,八成是有什么问题。
卫京中的人仗着有天险,京城内有足够的驻军也有充足的粮食,短时间内还能运作下去,想要凭着卫京大门换取足够优越的条件,无论与外面通了多少封信都不肯松口开门。
赵国忙着安顿已经打下来的十二个县城,组织卫国百姓补耕,虽然效果肯定没有春耕好,也总比颗粒无收强。
另外赵国和楚国都急着达成两国联盟。
已经回到咸阳的襄王带着灵云公主朝着卫国赶来,他要经过卫国赶回楚国,路过奇货城的时候,襄王会将宋佩瑜忙里偷闲组织的船队带上。
等到安顿好船队后,襄王在楚国短暂停留一段时间,再顺着卫国回到赵国,履行楚国的第二个承诺,带着赵国的人去走西域商路。
对于赵国来说,卫国已经是囊中之物,无论有没有拿下卫京,都不耽误正事,反正卫京早晚跑不掉,他们完全没必要着急。
卫京与赵国竟然就此和平了两个月的时间,转眼就快到八月。
宋佩瑜本没有苦夏的毛病,却很不能适应卫京附近的气候,就算屋内冰盆没断过,大腿根也出现了热痱子。他向来娇气,什么时候受过这个罪?
日常处理公务之外的时间难免恹恹。
重奕就没这个烦恼,他是标准冬暖夏凉体质。
同一件衣服,既能穿着过寒冬不觉得冷,也能穿着过夏天不觉得热。
最主要的是,宋佩瑜抱着重奕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凉爽。
对卫国百姓的安抚和补耕都告一段落,卫京也始终没个动静,两个人都难得有闲。
天气如同下火似的,宋佩瑜根本就不想出门,只想窝在凉席上抱着假冰块纳凉。
假冰块丝毫没有自己只是替代品的自觉,还对宋佩瑜提出了收费的要求。
宋佩瑜原本不想答应,但委实受不住热,只能半推半就的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