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正文完结(第5/7页)

信中说曲礼喇嘛也就是他二哥弘昀竟然参与了叛乱,还特地为策旺阿拉布坦提供了很多清兵的消息,让清兵损失了很多人。

十四阿哥写信说看在血缘的关系上,他会先隐瞒此消息的,又问胤禛怎么处理?

这些话看起来是很正常,可是大家都是心窍十足的人,怎么不知道写封信背后的意思呢?

这封信看起来是通知,实际上却是在威胁他,要不然这会这个事情应该是上奏给康熙,而不是走密信给胤禛了。

康熙接过信,面无表情道:“是老十四的笔迹。”

又问胤禛道:“你怎么想的?到底是你的儿子。”

胤禛叩首道:“弘昀已经死了,曲礼喇嘛和儿子没有关系,还请皇阿玛明察。”

呵呵,威胁他?老十四是得意忘形了吧?

而且曲礼竟然投靠策旺阿拉布坦?看来是他太仁慈了。

康熙沉吟了一会,道:“这封信先放在这里吧,朕会着人去问问老十四。”

话音刚落,外面小太监急匆匆过来了,李德全立即迎了过去,不一会拿了一封信过来,道:“主子,西藏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给您来的急件。”

按照程序验明了的信件真伪安全之后,递给了康熙。

康熙看完信,对胤禛招手道:“平身吧,你也过来看一看。”

胤禛恭敬起身过去看了以后,心里的大石终于落地。

仓央嘉措在心中写道,他们一路苦行,到了青海之后被大将军王找到,然后他愿意回到西藏助他一臂之力。

可是曲礼在途中逃跑,后来迷路到了策旺阿拉布坦行军营里,半个月后死于策旺阿拉布坦内部叛乱。

也就是说十四阿哥说话夸张并隐瞒了曲礼已经死了的真相。

再说曲礼出走京城的时候才十二岁,从没有上过朝,进过军营,他哪里知道清兵的消息?

也许他是有意想借助策旺阿拉布坦向胤禛报仇,可是实力不逮,策旺阿拉布坦内部也不稳,就成了别人的刀下亡魂。

看完后,胤禛重新跪下,伤心道:“皇阿玛,这封信不管真假,十四弟对儿臣有心结,这是真的。儿臣不愿意骨肉相残,还请皇阿玛准许来年儿臣去他国,无论以后如何,儿臣都会对大清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他边说边心里寻思着:马上要过年了,正好过年后和老九一起走。他去罗刹国,他可以去英格兰或者罗马嘛。

康熙不高兴道:“这件事朕会调查清楚的,你不要动不动就说要出去。这是能逃避的事情吗?行了,你先出宫吧。”

胤禛要看康熙动了真怒,只好退下。

回到圆明园,他召集了幕僚,将这事和他们通了气。

十三阿哥不解道:“十四弟一向聪明,不会把这么明显的把柄送过来吧?”

胤禛笑了,道:“老十四这是故意的,他想过明路。”

皇阿玛眼见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一直在外面呆着,如果有事肯定赶不回来,他怎么能不着急?

把兄弟相残写在表面上,至少可以让他皇阿玛知道他的心思,说不定可以把正大光明匾后面的遗诏提前公布,如果是他就可以安心了。

当然他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才第一时间把信送入宫中。

实际上他们都是在逼迫他的皇阿玛,看着吧,今天这消息传出去,明儿一早老八就会有行动了。

福晋说得对,如果不趁着皇阿玛精神好,金口玉言的定下储君,等他驾崩后,手握大军的老十四和朝中势力强大的老八绝对会搞事。

他为什么要把时辰浪费在这种事情上?所以既然皇阿玛不让他当驻外使节,那他就得给他一个说法。

五阿哥若有所思道:“这倒是一个机会。”

马上康熙六十年了,他们天天见皇阿玛,自然知道他的精神头越来越不好了,眼见老态龙钟了。

七阿哥皱眉道:“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前准备一下?现在九门还在老八他们手里呢。”

九门提督依旧是隆科多,而隆科多早就投靠了老八。

十阿哥也附和道:“是啊,四哥,九门太重要了,可不能在别人手里。”

幕僚们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听到隆科多的名字,胤禛眯了眯眼睛:前两年佟国维死后,竭尽哀荣。皇阿玛对佟家肉眼可见的又好起来了,甚至容不得别人说一句坏话的地步,这个时候动隆科多,实在也是不智。

而且隆科多也没有惹他了,他就暂时按耐住了心思。

如今时机成熟了。

等他们说完了,胤禛沉声道:“那就去找隆科多的罪状,七弟和十三弟你们准备接手九门。”

七阿哥和十三阿哥上过战场指挥过战役,正适合让他们管理九门。

七阿哥和十三阿哥起身领命。

胤禛又老向五阿哥和十阿哥,道:“五弟,你和十弟注意蒙古和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