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若真有。
会是谁?
这人又是通过谁的手,去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
并不是想推就能推的,想要不动声色完成引导,非得有一个局中人去具体操作不可。
那这人又是谁?
裴月明和萧迟对视了一眼。
船行正至湍急处,平稳如钦差大船也有些颠簸了起来,一起一伏,前后晃动。
室内很安静。
骤烛火爆了一下,“啪”一声轻响突兀,相对而坐的二人仿佛被惊醒了过来,炕几上两支笔在滚来滚去,互相看了一眼,裴月明和萧迟各自拿起一支。
蘸了点墨。
笔尖落在雪白的宣纸上。
顿了顿,一点,点横折钩,她慢慢写了一个“窦”字。
窦广,窦安。
裴月明真不想对窦广生疑,窦广勤勉廉政多年如一日,是个难得有能力有坚持又品行上佳的好官。
她对窦广和牛氏真的非常有好感。
但,萧迟的钦差工作一直是窦广在陪同的,要说最清楚进展程度的,他算一个。另外,得到封州消息以后,不管是协助的昌平县令谭章,抑或引路的窦安,他们能很顺利掩人耳目地检测祈州大堤,窦广的配合安排至关重要。
然后,检测祈州大堤到了尽头,是窦安提醒山后还有一个谷乡。
这发现那条关键山道的功臣,也是窦安。
再然后,还是窦安,他持公函先打进鄣州刺史府,这是后续得到陈炎追杀甘永福消息,让裴月明继而推测出赵之正藏信的关键所在。
每个关键的转折,都有窦广窦安的身影,这对父子虽然没建立什么重要功勋,但每每在最关键的时刻总会发挥积极作用。
这个作用,往往承上启下,促使事情发生巨大转折,然后进入下一环。
发生的时候总是不起眼的,感觉很自然很正常,让人根本察觉不出来它来,但认认真真抽丝剥茧之后,裴月明不得不将窦广列为最大嫌疑人了。
也是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嫌疑人。
假若真有推手的话。
裴月明慢慢放下笔,抬眼往萧迟跟前望了望。
雪白的宣纸上,墨痕簇新,两个不大的字,“窦广”。
他搁下笔。
两人对视了一眼。
萧迟神色冷了下来,下颌绷紧:“既然有怀疑,那就查一查。”
他吩咐把冯慎叫过来。
“查窦大人?”
冯慎很诧异,他忍不住抬头看了主子们一眼,“这,这窦大人他……”
看来,对窦广观感十分好的,并不止裴月明一个。
“我们怀疑鄣州之事背后还有人。”
裴月明将事情简单说了说,冯慎略略忖度,悚然一惊,“娘娘说得对!”
之前没往这方面想过,现在易地而处,朱伯谦为什么要往外传信呢?假如他是朱伯谦的话,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在这个关口往外传信的。
这么一想,确实可疑!
萧迟吩咐:“明日傍晚大船泊岸,你安排人随采买的一同下船,悄悄折返黎州,暗查窦广。”
没有大动作,萧迟此时该归心似箭的,大船最多会在补充食水的时候靠岸,顺便进行一些采买,到时让冯慎混下船去。
裴月明补充:“查窦广的人际交往。钦差旨意下达前后,有什么人接触过他?还有窦广和那些官员交好?另外一个,多年来,他和京城有什么联系没有?”
总而言之,广撒网,再抽丝剥茧。
现在黎州刺史张祥等人投了萧迟,另黎州还留了两名护军。在鄣州受了伤,恰好他二人祖籍就是黎州,索性给他们放了养伤兼探亲假。
这段时间和监察衙门混得挺熟的,这两人正好可以负责打探这方面的事。
如果顺利的话,很快就能发现端倪。
“是!”
冯慎一一记下,领命而去。
脚步声渐渐远去,沉默盯了晃动的珠帘半晌,裴月明回神,对萧迟道:“我们写封信给舅舅吧?”
“嗯。”
萧迟正有此意,吩咐取信纸来,他提笔,裴月明给他研墨,略略斟酌,他蘸墨飞快写。
主要是询问窦广的履历及生平。
一旦生出疑心,现在萧迟都开始怀疑窦广大奸似忠了,要细扒他的人生轨迹,看是否能从中窥出一二痕迹。
这事儿问段至诚最合适,他可以直接调吏部的档案。另外,段至诚段至信久经宦海,窦广河南道监察使从三品大吏,二人肯定有印象甚至可能认识。
萧迟将奏表抄录一份,然后详述自己的怀疑,最后询问。
写好以后,装封用蜡,叫来邬常,吩咐他待明日大船泊岸的时候,叫人携信笺一道悄悄下去,然后以最快速度将其送往京城。
……
翌日傍晚。
大官船泊岸,为了方便行事,萧迟还特地传令地方官员不必拜见,勿要扰民。
一大清早,晨雾的弥漫的大码头已人头攒动,熙熙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