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24章

时光的船会载着每个想归来的人, 回到他们梦中的故乡。

钱子义是新姚县城第一批知青,他家庭条件不好,在坝头村一直过得很苦, 缺衣少食是正常事。

但对知青而言,最苦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茫然的年轻知青没书读, 没前途,看不到未来在何方。

坝头村这种地方想要弄到一本书, 简直痴人说梦, 钱子义忍受着贫穷与饥饿, 枕在荒芜的理想之乡,自顾颓然。

直到有一天,宋小红给他找来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她不知道这个作家,更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她只是看到钱子义眼中的干涸,想要拉一把这个年轻人。

两人就是这么认识的。

后来, 宋小红经常替钱子义借书, 渐渐熟识。

再后来,坝头村的知青宿舍倒塌了, 钱子义借住在张翠花家, 宋小红离婚回家, 俩人接触变多,感情才渐渐变质。

钱子义这几年在国外做研发, 他全身心花在科学研究上,因此耽误了人生大事。

上个月,有人要给钱子义做媒,可钱子义怎么都跨不出这一步。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放不下宋小红。

哪怕俩人多年未见, 他依旧在心里给宋小红留了一个位置。

宋小红结过婚有过孩子,这在甄臻看来不算什么。

可俩人受教育水平相差太大,钱子义又在国外待过,要是没有共同话题,相处起来很是折磨。

钱子义倒不担心,“甄大娘,宋小红没上过大学,不是因为她能力不够,是受时代和出身的限制,这不影响她的人格底色。我很明白,她是个善良的人。”

年轻人要谈恋爱,甄臻这老婆子怎么可能拦着?

“子义,小红还没有嫁人,她这些年跟你一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如今已经是个出色的服装设计师了。”

钱子义惊讶道:“她果然比我想象中更优秀。”

甄臻就把宋小红这些年的成长经过讲给钱子义听。

宋小红帮坝头村和焦点女装做服装,定期出去进修,还去法国和意大利学习过,也是个见过世面的姑娘。

“她家里也脱贫了,你翠花姨跟着我做辣椒酱,小玉负责焦点女装开店选址这一块,经常出差,待遇还不错。宋小红他弟也成家立业,以种植药材为生,上个月刚买了几台摇横机,打算兼职做羊毛衫。”

钱子义感慨,十多年过去了,新姚县城的变化是巨大的,难怪县中心盖了这么多楼房。

“我想跟宋小红见一面,行吗?”

甄臻沉吟:

“行倒是行,可我得经过小红同意才行,你在我家先住着,让我跟你翠花姨打个招呼。”

钱子义连连点头,他坐飞机转火车过来,十分疲惫。

程素给他做了两个菜,甄臻帮他收拾好客房,让他在家里住下。

钱子义打量着孟家的房子,这里跟奢华沾不上边,却收拾得非常整洁,一楼有个小花坛,三楼露台上放着两张摇椅,看得出生活很惬意。

钱子义想象着宋小红的样子,枕着温暖的被子,昏睡过去。

甄臻开车去了一趟坝头村,跟张翠花说了这事。

张翠花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老半天,才道:

“钱子义?那小子出国进修了?成专家了?老天爷,桂芝啊,咱们这小村子可真藏龙卧虎,出了很多能人。”

甄臻有些受不了她,“这是重点吗?重点是钱子义喜欢你家宋小红,想要见一面,问问宋小红的意思。你这当妈的是怎么个意思?同意还是不同意啊?”

张翠花怎么可能不同意!

钱子义人品过瘾,又肯报效祖国,她哪里挑的出刺来?

她就说宋小红死活不肯去相亲,原来是心里有钱子义。

“老天爷!你说这两人!要是相互喜欢,怎么不早说呢?温温吞吞拖了这么多年,把光阴都拖没了!”

甄臻也挺感慨的,宋小红要是不想嫁人就算了,要是心里有钱子义,这些年,确实不容易。

张翠花去羊毛衫作坊里把宋小红叫了回来,宋小红还以为甄臻找她商量服装款式呢,听到“钱子义”的名字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桂芝婶子,你说谁?”

“钱子义。”

甄臻看她这样子,也知道宋小红心里有钱子义。

可这年头的人都含蓄,你不张嘴我不张嘴,交通不便,通讯不便,错过几十年也是常有的事。

“小红,世间难得有情人,你和钱子义要是心里都有对方,就别再耽误了,了解了解,赶紧把事办了吧!”

宋小红坐上甄臻的宝马,忧心忡忡地去了县城。

她觉得自己在做梦,这么多年过去,钱子义竟然没结婚,还回来找她?

张翠花也跟来了,看到钱子义从楼上走下来时,张翠花眼睛都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