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这一跪,为梁国丧命的……
吩咐完, 众人各自散去整顿兵马,阿隆来报说有件事需要王拿主意。
“什么事?”
“莫多娄在匈奴营帐放火时,发现一个女人。”
拓跋骁皱眉,这种事也要他处理?
阿隆见他面色不好, 赶紧解释, “这个女人好像是梁国公主。”
那日匈奴营帐着火, 四下一片混乱, 姜银珠从没有一晚安睡过, 很快听到动静, 悄悄警惕起来。
不一会儿,大火果然蔓延过来。
她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却隐约感觉到匈奴似乎出了什么变故。
果然,没多久到处都乱了起来,火也要烧到自己这里了。
姜银珠一咬牙, 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往外逃。
到处都是火光和浓烟, 她被呛得不行,只能用袖子捂住口鼻往没有着火的地方逃去,然而刚逃出去她就被鲜卑士兵抓到了。
当时姜银珠心如死灰,以为自己从一个狼窝落入了另一个狼窝。
对方问了她几句话,她没听懂。
片刻后,又来了个人, 依旧是胡人的样貌, 开口却是汉语,虽然说得很蹩脚, 还颠三倒四的,可她听出来了,是汉语。
她这时才知道这些是鲜卑军, 她不知这是好是坏,只说自己是被乌达鞮侯掳来的汉人女子,然后被带走了。
她逃离了被大火烧死的命运,可又落到了胡人手里,正绝望时,过了两三日又来了个人,这人的铠甲比别人的都精良,看守她的鲜卑人对他很尊敬,她猜是个将军。
“你是梁国公主?”
那人问。
姜银珠惊讶地看着他,这人的汉语十分流利。
“我从匈奴人那里审问出来了,说你是被献给乌达鞮侯的梁国公主。”他继续说。
事已至此,姜银珠只好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她以为自己会重复先前的命运,但这个鲜卑人竟没动她,只丢下句“看好她”就离开了。
拓跋骁听了阿隆禀告的情况,皱了皱眉。
要是一般女人让他们各自归家或者统一按流民安置就行了,这个梁国公主……拓跋骁想起姜从珚。
“把人送到可敦那儿,任由她处置。”
“是。”
——
姜从珚先收到了战报,飞快过了遍,拓跋骁用火攻大破了匈奴营寨,还亲手杀了乌达鞮侯。
太好了。
先前战事焦灼,姜从珚不是不担心的。
她相信拓跋骁会赢,可战场上的变故太多了,而且,能早一天消灭匈奴人,梁国的百姓就能少过一天水深火热的日子。
乌达鞮侯已亡,剩下的匈奴残军成不了气候,鲜卑一统天下的大势已定。
平复下内心的激动,姜从珚又从头把这封信看了一遍。
火攻?姜从珚笑了,他还真是活学活用,历史上因火大胜或因火大败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只怪乌达鞮侯读书太少不了解中原的战争史才中了拓跋骁的计。
河东既已平定,当地百姓需要安抚,姜从珚也准备跟在大军后面继续南下了。
她花了几天时间安排好平阳城中的t事,带上人马转至河东安邑,却在路上遇到被送回来的姜银珠,负责押送的亲卫详将怎么发现姜银珠又怎么被安排过来的告给她。
姜从珚听完,心里五味杂陈。
姜银珠的遭遇不仅仅是她自己,更是梁国这片土地上千万女子的苦难。
“把她带过来吧,我见见她。”
然后命令队伍原地修整。
片刻,姜银珠被鲜卑亲卫带到姜从珚面前。
姜从珚看着走过来的女孩儿,头发枯黄,面容瘦削憔悴、饱经风霜,眼神如同一潭死水,要不是还记得她的五官,几乎不敢相信她就是记忆中那个刁蛮天真的姑娘。
“银珠。”姜从珚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只唤了她名字。
姜银珠听到声音,终于抬起一双枯槁般的眼睛朝她看去。
看清她的模样,姜银珠怔住了。
他们半路相遇,此时只在路边的树荫下搭了个简单的敞口篷顶遮阳避暑,她坐在一个小凳子上,明明打扮得十分简单,身着一袭浅绿色薄纱裙,头发全部挽起,没有多余装饰,只插了几只珍珠钗固定,露出洁白修长的脖颈,犹如一汪清泉清爽宜人,把这简陋的环境衬得都风雅起来,真正让人明白了蓬荜生辉这几个字是什么感觉。
再看自己,姜银珠感受到云与泥的区别。
她现在是云,自己现在是泥。
她当初哭死哭活都不肯嫁给拓跋骁,还觉得姜从珚嫁到草原上后日子肯定不好过,没想到世事变迁,走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若问她后悔吗?她是后悔的,却不是后悔没嫁给拓跋骁,是后悔嫁给了罗通,后悔自己年少无知,没成长起来掌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