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47章 姜从珚也终于抵达鲜卑王庭了……(第4/6页)

原本的踌躇都消失了,桓均发现,自己终究也只有那一条路可以走。

——

“你愿娶妻了?”桓余老爷子十分震惊地看着自己的孙子。

“是。”桓均恭敬俯首。

桓老爷子脸色反而有些犹豫起来,“你该不会还想娶卢家女吧?我绝不允许!”

“非是她。”

“那是谁?”

祖孙二人正在一处水阁乘凉,桓均跪坐在祖父对面,缓缓抬起头,“祖父,孙儿愿娶一贵女,但孙儿有个条件。”

桓余垂眸沉思了会儿,似在思考他背后这出闹的什么意思,可他的婚事实在拖太久了。

“你先说吧。”

桓均道:“孙儿想要族中商队。”

桓余倏地抬起眼皮。

桓均说的族中商队,并不是桓家的人手,而是依附桓家而生存的各个家族以及一方豪强组成的利益网。

大梁内有不少豪商,他们虽不入仕,却家缠万贯势力庞杂,来往于东西南北之间,贩卖大宗商货如布匹、粮食、酒水、茶叶等,甚至还有私盐。

如此巨额利润,自然会招来祸患,于是这些豪商便各自归附士族大家,投靠他们谋求后盾,所得利润三七分成,自己三,士族七。

而士族为了获得更大的财富,便在地方颁布各种条令,或是给他们颁发特别许可的行商令引,使得他们完全垄断地方商业,从而再次剥削百姓累积巨量米钱。

桓家作为一方士族,自然也有不少这样的势力,桓均开口讨要,这是少主才能拥有的权力。

“你究竟要干什么?”桓余沉声问。

桓均:“祖父,孙儿欲赴淮南。”

桓余瞪大眼。

……

最终,桓余还是同意了。

他知道自己这个孙子,自幼聪颖,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虽不知短短时间内他为何会如此选择,可他有句话说服了他——

孙儿生于桓家,长于桓家,蒙受亲长教导,孙儿自不会行毁灭桓家之事,我在救国,也在救己!

后来,他又问桓均,他选定的成婚人选是谁。

他说,天子六女。

桓余心中着实疑惑,他原欲给孙子聘程家女,程家与桓家也算是多年世交,程家女又素来温顺,与七郎最是相配不过。

他与都儿子商量好了,若七郎今年还不成婚,明年就算再不情愿,家里也要为他举婚。

桓余想了想,罢了,六公主就六公主吧,他为天子操劳多年,在他面前还是有点脸面的,六公主也没什么特别的名声,一个不受重视的公主,天子应该不会不允。

利用婚事谈了条件,桓均当即开始着手准备。

不过他还不急着离开,他还要等一个人,公主离开前曾跟他说,“谢将军或许会来寻郎君,愿郎君善用之。”

那时的谢绍,不过一执金吾,可一转眼他便成了旅贲营副统领。

或许这一切,早在和亲诏书下达时她就在安排了。

如果真要走上那一条路,他确实需要强大的兵力支持自己。

不过,等谢绍回京之前,他要再去见一个人。

——

“崔司徒,小子冒昧打搅,还请司徒大人莫怪。”桓均奉上拜礼。

“呵呵,你小子已经来了,难道老夫还要给你黑脸,这岂是待客之道。”崔司徒笑呵呵地说,态度很是可亲。

桓均拱手再拜,“司徒宽厚。”

崔司徒摆摆手,“既然来了,不如陪老夫手谈一局吧。”

“请司徒赐教。”

将近五月中旬,天气愈发热了起来,长安城中许多士人甚至外出避暑去了,居于长安的许多也大都搬至水阁、竹林以解暑。

崔府中也有一处湖泊,此刻,桓均和崔司徒便坐在一处湖心水榭,四面临水,清风徐来。

二人各执一棋,桓均执黑,崔司徒执白,正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试探、较量。

崔司徒崔望,出自清河崔氏,父崔行,乃太。祖臣也。

不同于其他太祖一脉在昭文太子和太。祖去后仍不满新帝,崔氏一族在先帝登基后很早就转了风向,这些年一直颇受重用。

崔望年六十,已在司徒之位待了十年。

朝局风云变幻,能久居司徒之位,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桓均原本没打算找崔司徒,还是公主,她提出来的,但跟提起谢绍时那种掌控全局的自信不同,她说到崔司徒时,罕见的有些疑虑,好像她也不能确定崔司徒会不会帮他,只跟他说可以试探一下。

于是桓均来了。

对他而言,他即将远离长安奔赴淮南,若在朝中有人能暗中襄助自己,他会事半功倍。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她说。

“崔司徒,小子见识浅薄,实在不懂日前朝廷的赈灾之策,司徒久居朝中资历深厚,可否为小子解惑?”桓均一开口,便将问题指向了最尖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