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可以卖鲜竹沥、莲子羹、天麻糕等保健食品(第2/3页)

赵和曦一脸感慨:“听起来水很深啊。”

卿孟祝:“像我们这么熬鲜竹沥成本太高了,那种鲜竹沥也有效。”

老爷子:“就一点点效果,喝了也不舒服。”

他们守着竹子,等竹子里面的鲜竹沥被烤得差不多了就换新鲜的竹子。

守了半天,几个碗还是半满,鲜竹沥一共也没熬出来多少。

卿孟祝换了新的碗放上去,而后将装了鲜竹沥的碗换下来,另外找了个大碗罩上纱布,将鲜竹沥过滤到大碗里。

鲜竹沥是烤出来的,里面多少飘了灰,得过滤一下才能喝。

赵和曦早就迫不及待了:“我能尝尝这个鲜竹沥吗?”

卿孟祝问老爷子:“不怎么咳嗽也能喝吗?”

老爷子:“能,别喝太多就行,喝多了寒。”

赵和曦:“我咳啊,怎么不咳?早上起来嗓子也不是很舒服,正需要清一清。”

老爷子:“这种情况可以喝。”

卿孟祝便将过滤好的鲜竹沥倒了小半碗给赵和曦喝,又问边上的明春晰:“你要喝吗?”

明春晰:“我不喝,你自己喝点。”

喝水都堵不住赵和曦的嘴,他在旁边连连点头:“对对对,孟祝你嗓子也有点哑,可以喝点试试。”

卿孟祝说道:“别胡说,我嗓子清亮得很!”

说着,卿孟祝和明春晰对视了一眼,眼神有些微妙。

卿孟祝的嗓子偶尔确实有点哑,却和上火没什么关系。

赵和曦和老爷子都没注意到他们的表情。

赵和曦喝完小半碗,喟叹一声:“别说,喝下去真是整个人都舒服了,胸口也不发闷了。”

卿孟祝:“见效哪可能那么快?你那纯粹是心理作用。”

老爷子却说道:“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自然好,我们年轻的时候,小孩秋冬一咳嗽黄痰,我们就上山砍竹子熬鲜竹沥,给小孩喝完就好了,比给他们吃药好。”

卿孟祝听着这熟悉的说法,心情颇为复杂地笑了笑。

他们熬了三捆竹子,才熬出几大碗鲜竹沥。

卿孟祝过滤好了,拿保温杯给老爷子装了一杯,剩下的装进密封罐里,又连密封罐一起放到锅里蒸,蒸好自然晾凉后,放进冰箱保存。

这样处理的鲜竹沥在冰箱里保存半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眼看到了饭点,老爷子也不在他们家多留,高高兴兴地揣着保温杯就打车找儿子去了。

卿孟祝看着老人的背影,眼里带着羡慕。

正看着,一只手压在他肩膀上,转头却是明春晰近在咫尺的脸。

明春晰压着他的肩膀往屋里带:“吃饭了,我刚刚做了生炒鸡。”

卿孟祝:“用周哥给的酱做的吗?”

明春晰:“闻到香味了?”

卿孟祝点头:“闻到了,特别香!”

说着,卿孟祝心底里那点羡慕已经抛到脑后去了,现在他也有家人了。

老爷子趁着鲜竹沥还烫着,直奔卿勋的公司。

卿勋感动之余又有点责备:“您这么跑来跑去,也不嫌累?”

老爷子:“嘿,要不是为了你,我至于吗?快趁热喝,我特地拿保温杯装的,热着喝有效。”

卿勋打开保温杯倒了半杯:“这鲜竹沥真好,青黄青黄的,看着真澄净。”

老爷子:“我们亲手熬了滤出来的,能不澄净吗?”

卿勋一口气喝了半杯,又盖好保温杯,伸手揽着老爷子的肩,笑嘻嘻道:“真好,还是我爸想着我。”

老爷子眼里也带了笑意:“不想着你们想谁?怎么样?有没有用?”

卿勋抚着胸口:“有,喝完舒服多了,感觉肺一下就放松了。”

老爷子又担心起来:“肺还闷啊?去医院了没有?”

卿勋:“去过了,医生说没事,就是咳嗽上火。”

说着,卿勋不舍地看了保温杯一眼:“要是孟祝他家会熬鲜竹沥卖就好了,外面卖没什么效果,可惜白占鲜竹沥这个名头了。”

老爷子:“人孟祝才刚开始种竹子,哪舍得砍下来熬鲜竹沥?这点鲜竹沥还是我舍了老脸问人家要的。”

卿勋:“那他家以后可以试试,他家这鲜竹沥真不错,要是熬了卖,哪怕价格贵一点,愿意买的人肯定也不少。”

老爷子心头一动:“我提醒他一下,确实比卖竹子强。”

卿勋:“就是,现在办个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也容易,我看他那公司项目多,可以办一个试试。”

老爷子:“行,我等会就跟他说。”

老爷子操心的事情多,怕自己不记得,跟儿子吃完饭后立刻给卿孟祝打电话说了儿子的提议。

老爷子对他家的宝贝一清二楚:“我看你们家的莲心就很不错,当成保健茶卖,应该也会好卖。还有山上的乌天麻,你们家的乌天麻不是长得不错?以后可以加工成天麻糕什么的。现在这鲜竹沥也好,愿意应该不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