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第4/6页)

【若只是疆土之争赵构兴许就答应了,将自家百姓拱手让人这种事情但凡他敢干,百姓就能反给他看。】

【求和失败,皇帝没有改变思路,反而锲而不舍继续求和。金太宗不接受求和,于秋冬之际兵分三路继续南侵。】

【三路大军南侵,尤以中路军攻势最强大,直面中路军攻势的正是宗泽所在的东京留守司。宗泽去世之後,接替他位置的官员名叫杜充,此人无视宗泽聚起的各路抗金人马,甫一到任便雷厉风行的停止宗泽的北伐部署,是个和皇帝一般无二的懦夫。】

【宗泽在世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抗金人,等到杜充继任,原本与东京留守司约好北伐抗金的各路兵马迟迟等不到支援接连被金兵镇压,昔日被宗泽招揽的散兵游勇们也再次落草为寇。】

【杜充直接放弃宗泽苦心经营的大好局面,在金人入侵时无力抵抗又决开黄河致中原泽国千里,此举未能挡住金兵南下的步伐,却让本就千灾百难的百姓雪上加霜。】

【然後,一路逃到皇帝跟前的杜充被皇帝大加称赞,“徇国忘家,得烈丈夫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人工制造黄河决口导致万千百姓无家可归非但没有被罚,反而一路升官加爵被任命为右相。】

【金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据说消息传来时赵构正在行房,听到金兵杀来受到惊吓自此丧失生育能力,“九妹”之称便由此而来。】

【赵构吓的来不及和宰相商量,只带了五六个人便急忙披甲乘马出逃,衆人从瓜州渡江到镇江府再到平江府,一直逃到杭州才算作罢。就在赵构渡江之时金军已入扬州,追至瓜洲不及才将劫掠的财物运回北方。】

【为了求得金人宽恕,赵构派人持张邦昌与金人约和的文书赴金营再次向金人乞和。】

小赵官家磨了磨牙,“有这个决心干什麽不行,偏偏用在求和上。”

黄河决口的危害有多大皇帝能不知道?当初仁宗年间决口留下的後患他们治理了几十年才堪堪有点成效,那杜充疯了不成竟然想靠黄河决口来御敌?

疯,都疯,大家一起疯。

活该他断子绝孙!

小豆丁们暗戳戳嘀咕,“有没有可能,那个赵构在别的事情上没有求和的决心。”

“学坏容易学好难,让我天天早起念书和让我天天稳定赖床能一样吗?”

“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别说了,再说下去爹马上要严查赖床。”

“好的,我们闭嘴。”

【外患暂时缓和,不料内乱又起。】

【赵构刚到杭州还没站稳脚跟,一路护送他的苗傅和刘正彦就突然造反了。据说是逃跑时赵构的亲信将战船用来运送财宝致使数万将士失陷敌营,皇帝维护亲信对将士不管不顾,这才导致这起後院起火的兵变事件。】

【苗傅是神宗朝名臣苗授之孙,虽然被归入叛臣行列,但是看他的所作所为,如果真让他干成了历史可能又要改写。他当面斥责赵构信任宦官赏罚不公,痛骂黄潜善、汪伯彦误国,屠杀主和派官员以谢三军,逼赵构退位给皇太子,一度让赵构出居显忠寺以避锋芒。】

【可惜此次兵变还是以失败告终,汴京被围时勤王的兵马久久不至,南边出了问题勤王的兵马立刻抵达杭州,赵构这个怂货他又复辟了。】

赵顼遗憾不已,“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希望军中兵变或者百姓造反成功。”

赵颢点头附和,“谁说不是呢。”

这话也只有他们俩能说,其他人只敢在心里附和。

他们不知道苗傅怎麽样,但是他们知道苗授的为人,那家夥早年师从胡瑗胡先生,後来跟随韩琦韩相公经略陕西,在之後和王韶一起开拓熙河收复青唐,是个正经的不能再正经的人。

看苗傅发动兵变後的所作所为,他只是想要个有心抗金的皇帝,甚至没有嘎了赵构。

这妥妥的大忠臣啊!

可惜了。

【赵构一心求和,抵达南渡的最终目的地江宁府後改江宁府为建康府,然後立刻命人再次北上向金乞和,表示“愿去尊号,用正朔比于藩臣”,但是金人不答应,于是他追他逃他插翅难逃的经典剧目上演。】

【金人渡过黄河渡过长江攻陷越州明州甚至追击赵构于海上,如此打了近半年,因为赵构太能跑,金军孤军深入劫掠的财物太多拿不完了,主帅完颜宗弼声称“搜山检海已毕”这才撤兵。】

【建炎四年二月,完颜宗弼开始撤兵,三月赵构自海上返回浙西,估计是被金军给吓怕了,抵达越州後不敢再回建康,次年正月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欲在绍兴府久留。在此期间,供职于金人完颜昌麾下的原宋朝御史中丞秦桧南归,并得到赵构的极大称赞,先任命为礼部尚书又提拔为参知政事之後没多久直接升任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