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第2/3页)
可惜跟着皇帝不如跟着太後,皇帝再看重也没用,太後要他死他不得不死。
听说人都烧成焦炭了,嘶,狠还是太後狠。
皇上现在还被瞒在鼓里,不知道知道後会是什麽反应。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派人装作不小心去皇帝跟前泄露消息?
唔,好主意。
……
烈日炎炎,午後时分天气更热。
这样的天气最耐热的牲畜也不敢站到太阳底下,官道上却有一队人马飞驰而过。
盐州城外早早有兵接应,看到他们後立刻送上温水和马匹,然後把跑了一路的马儿带下去照料休息。
李清看着熟悉的盔甲差点落下泪来,那麽多年过去了,他以为他再也回不到汉地,没想到竟然还有回来的一天。
幸好苏大人提前给他安排好了後路,不然被梁太後烧死的就不是替身而是他本人。
城外不是感慨的地方,後面还有事情等着,一行人在树荫下歇了片刻再次啓程。
盐州州衙,提前从六扇门高手那里得到消息的苏知州後怕的拍拍胸口。
还好还好,人活着回来就行。
培养出一个能混到敌国皇帝身边的探子不容易,不能用完就扔,他们得尽可能的保障敌後地下情报战线成员的人身安全。
深入异国他乡的探子们处境很危险,不被发现还好,一旦被发现想干脆利落的死都是奢望。
辽国有种刑罚叫射鬼箭,也是他们出征和班师回朝的军礼,具体操作是把人绑在柱子上乱箭射死,一般用来射鬼箭的人都是抓住的敌方细作。
党项人和契丹人在军事上都有很多野蛮的规矩,被抓住後的遭遇太过可怕,但凡家里有个念想都不会有人想去敌人窝里当探子。
目前西夏境内具体有多少探子苏景殊不知道,他只知道每次有点小想法狄元帅都能给他找到相应的探子打配合。
太不容易了,真是太不容易了。
情报人员的身份要保密,接风也不能有太大排场,苏知州将人接到盐州後细细询问兴庆府的情况,希望西夏的朝堂能继续乱上加乱。
梁太後如此不给小皇帝面子小皇帝肯定不乐意,这个年纪的少年郎都是倔牛,兴许还能趁此机会让西夏境内的汉人处境好一点。
朝堂上那些就算了,爱咋咋。
今年西夏境内旱情严重,大宋西北也没好哪儿去,幸好这两年各地都在加紧兴修水利,不像西夏那样遇到天灾也束手无策。
不过遇到天灾减産是肯定的,西夏百姓过的太凄惨的话西北边疆也会在贸易上放开,尽可能连着西夏的百姓一起赈济。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和那群党项贵族一样不做人,大宋这边有良心。
良禽择木而栖,西夏不适合生存,过来找生计的百姓也不能拿了粮食转身就走,拿完救济粮就要考虑要不要拖家带口迁过来。
不迁也行,等他们的部落变成大宋的土地,到时候迁和不迁没区别。
天灾连着人祸,颗粒无收民不聊生,放到中原揭竿而起组合拳已经打下来了,西夏境内还是只有寥寥几处有动乱,这可不行。
西夏的民情和大宋不一样,大贵族的手段太残酷,百姓被欺压久了已经生不出反抗的心思,想让西夏内乱不能靠地里刨食的百姓,还得看那些势力大的党项部族。
现在这样也不错,虽然没能在西夏境内掀起大规模动乱,但是让西夏百姓都对大宋心向往之也算是歪打正着,接下来再调整策略就是。
人生哪能一帆风顺,不是所有人都叫王韶,哪里栽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苏景殊摇头晃脑的感慨,感慨完继续琢磨怎麽挑拨离间、啊不、应该是二桃杀三士。
党项大贵族对梁氏不满已久,甚至都不用拿出两个“桃”,稍微挑拨几句他们就能干起来。
苏大人在小心调整策略,万万没想到他的新策略还没来得及展开,兴庆府的梁太後小皇帝母子就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小皇帝不愿意当傀儡,从他开始闹亲政开始母子关系就没好过,这次发现梁太後烧死了他的亲信後又惊又怒,直接跑去梁太後面前要母子割席。
梁太後这次没惯着他,直接将人软禁到皇宫不远处的孤岛上。
四面八方的桥梁全部拆掉,只留下一道供日常采买出入的吊桥。
苏景殊:!!!
西夏版《瀛台泣血记》?
嘶,梁慈禧和李光绪这是闹的哪一出啊?
梁太後明面上已经退居幕後,就算小皇帝把她惹火了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囚禁皇帝,後面一系列操作都是秘密进行。
问题是,她处决小皇帝身边的汉人也是秘密进行,不知道为什麽就传到了小皇帝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