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第4/5页)
狄青:“带着盐州过来归附的是党项往利氏一族。”
狄青:“上一任盐州刺史叫往利步跋,是往利氏一族倾力推出来的佼佼者。”
狄青:“往利步跋刚死没两天,罪名:勾结大宋。”
苏景殊:……
狄青:“还装吗?还装我还能继续说。”
党项贵族都一个德性,往利氏嘴上说的惨,压榨起百姓来不比其他党项贵族差。
盐州为什麽穷?百姓为什麽过不下去?
盐州刺史的位置空出来所有大贵族都去抢,真要是个穷地方他们何必去抢?
呵,都是敲骨吸髓的贪官恶人,哪儿来的资格说别人欺压百姓合该天打雷劈?
苏景殊:……
也、也不用这麽不给面子。
成年人的世界不能这麽现实,得粉饰一下才好拿到台面上讲,不然话题进行不下去。
苏大人略过刚才的话题,一边走一边说,“元帅,往利氏的首领都到定边城那麽多天了,他们的族人也控制了盐州各大关隘,西夏到底还打不打?”
要打就打不打就不打,好歹给个准话,兴庆府再没动静他就真的开始着手做规划了。
开发新地盘不光是接收地盘上的人口那麽简单,要做的工作堪称海量,西夏能拖他们不能拖。
盐州可供开发的地方比定边军现有的地方多的多,合理怀疑官家最开始划定边军就想把盐州一起划进来。
如今盐州得来全不费工夫,必须让盐州百姓尽快感受到大宋的温暖,说什麽也不能让西夏再把地盘抢走。
所以西夏到底打不打?梁乙埋你给个准话行不行?
狄青抱着手臂走在旁边,“据探子来报,梁乙埋想打,但是西夏朝堂上选择放弃盐州的居多。”
这些年梁氏掌权对外战事胜少败多,梁太後和梁乙埋并不能随心所欲,只能仗着小皇帝在他们手上勉强支撑。
上次发兵三十万却一无所获已经让他们元气大伤,这次愿意陪他们折腾的少之又少。
只要往利氏没有坏心思,梁乙埋就抢不走盐州。
苏景殊笑了一声,“元帅放心,就算有坏心思也保管他们使不出来。”
狄青瞥了他一眼,“是啊,比不过我们苏大人。”
苏景殊矜持的摆摆手,“都是元帅教得好。”
狄青:???
什麽叫都是他教得好?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凭什麽污他清白?
他可教不出这麽满肚子坏水儿的奇才。
满肚子坏水儿的奇才压低声音,“元帅,西夏的小皇帝今年多大了?到能搞事儿的年纪了吧?”
隐约记得那个小皇帝登基的时候是六七岁,算算年纪应该也有十二三岁了。
十二三岁的半大少年正是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的时候,这个年纪最容易撩拨,看梁太後也没多重视她这个儿子的意思,他们要不要小小的引导一下?
打仗费钱费时还费力,要是能让西夏小皇帝主动放弃帝位前来归附,他们就不用再天天发愁十万大军穿越沙漠要征用多少民夫了。
能用嘴皮子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动用武力,他实在不想算几个民夫能供一个兵、一个民夫背多少粮食能走多远的路了。
哦,西夏境内没有补给,计算的时候还得算上回程。
狄青搓搓下巴,“好主意,可以试试。”
回头看看能不能往西夏小皇帝身边送几个伶俐的探子,能让他和梁氏反目成仇再好不过,不行的话他们也不亏。
两个满肚子坏水儿的家夥勾肩搭背进屋,看的跟在後面的副将忍不住搓胳膊。
元帅和苏大人勾搭到一起,接下来肯定有人要倒霉。
……
正月刚过,汴京城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
再过不久,等到春暖花开,城里城外的园子便会迎来一群又一群赏春的游人。
垂拱殿中,皇帝和两府重臣看着送到手边的奏报面面相觑。
怎麽说呢,王韶在河湟那麽大的动作都没有定边军送来的这几份奏报来的震撼。
第一份:定边军知军苏景殊想法子从西夏买了六千匹战马,六千匹马匹匹膘肥体壮,比西军现有的绝大部分战马都好。
第二份:定边军知军苏景殊想法子让西夏朝廷咔嚓了和他交易的盐州刺史往利步跋,见不得人的生意只做一次,他先反手捅刀子,不给对面翻脸不认人的机会。
第三份:西夏朝堂内乱,党项八部之一的往利氏南下攻打盐州,拿下盐州後举族归降大宋,目前往利氏首领和几十个亲信都在定边城。
几份战报都是八百里加急,前後相隔不超五天,每一份都让他们提心吊胆之後更加提心吊胆。
最新一份奏报送到京城,枢密院和政事堂的相公们已经不像前两次那麽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