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第2/4页)

近几年西夏攻打大宋败多胜少固然是西北将士拼死杀出来的结果,但是沿边能够互相支援的堡寨也功不可没。

修筑堡寨的重点:建城、屯田、招募商贾经营。

先建城让守军有城可守,再引水屯田保证即便後方粮草运不过来也不至于让守军饿死,最後招募商贾来经营城池。

定居的人口越多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党项人见到城里那麽多人也不敢轻易来犯。

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游骑劫掠也只会挑弱小的村寨下手。

堡寨是防御体系,是“防”,是“御”,是“守”,和“攻”是反义词。

再看看韩相公的打算,深入西夏境内在银州城外一百里的地方重筑罗兀城,让民夫深入西夏境内去建城?

大宋的百姓在自家村寨都能被党项游骑骚扰,带着粮食建材深入西夏境内会一路顺畅?

民夫建城时有大军护送不用担心人身安全?大宋的军队深入西夏境内西夏会没反应?

即便西夏之前打了败仗短时间内不敢仓促和大宋开战让他们在银州城外筑了座城,鄜延路能派多少兵去守?粮草怎麽往那边运?一旦粮草运不过去城里的守军怎麽办?

之後的屯田和经营就更不用提了,青涧城那种大宋境内的城池都要给商贾各种好处才能让他们冒险前来,罗兀城离大宋那麽远有谁敢去?

一座注定守不住且无法经营的城有必要建吗?

苏景殊看着地图上的圈圈点点,“不知道韩相公怎麽想的。”

都已经是宰相那个层面的人了,总不能不管後果脑子一抽就是干吧?

狄青冷笑一声不做评价。

月前官家重新任命韩绛为陕西、河东两路宣抚使将两路的军政大权都交到他手上,陕西、河东两路都是前线,看上去像是让他筹谋灭夏。

西军和西夏对峙几十年,真能大举攻夏的话还能等到没怎麽上过战场的文臣来说,他狄青会不说话?

局势好不容易转变到对大宋有利的地步,放任不懂兵事的读书人折腾迟早要完。

苏景殊摸摸鼻子,那什麽,他可以任劳任怨去延州,但是他的休沐只有一天不够出远门,待会儿还得麻烦元帅去和冯大人说一声。

不是他对冯大人有意见,实在是冯大人小心眼起来根本不做人。

他要累死了呜呜呜呜。

只要能脱离冯大人的魔爪,他愿意去延州和韩相公讲道理。

“冯大人那儿我已经打过招呼,他说可以让你把之前没来得及休息的休沐日都用上。”狄青不甚在意的摆摆手,“你这些天都在忙转运司的事情,对韩相公来西北後的所作所为不太清楚,趁现在没开始赶路有什麽想知道的尽管问。”

苏景殊:???

调、调休?

後世调休好歹能调出来几天休息,他这调出来几天去出差?

要不要这麽魔鬼?

惨叫.jpg

小小苏大人瞬间石化,仿佛下一刻就会被风吹成渣渣从此浪迹天涯。

——韩相公是吧?您这次真的摊上大事儿了!

冯大人在京兆府他不能得罪,韩相公远在延州他还不能得罪吗?

狄青:……

狄元帅冷酷无情的开口,“现在先别疯,到延州之後再疯。”

苏景殊:!!!

哇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元帅你变了!你再也不是那个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好元帅了!

狄元帅对眼前人的谴责置若罔闻,自顾自将韩绛到延州後的所作所为说了一遍,然後拍拍手让他回家休息。

“明早出发,不要误了正事。”

苏景殊:▼-▼

人生啊,如此艰难。

苏大人丧了吧唧回家,感觉人间不值得。

不值得归不值得,该干的活儿还是得干。

第二天一早,依旧丧了吧唧的苏秘书跟着他们家元帅啓程前往延州,丧也不耽误行军速度。

冬日天寒路不好走,从京兆府到延州快马也要五天。

五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行人赶到延州的时候,韩绛已经写好奏疏准备让官家将一直和他唱反调的郭逵赵卨调离鄜延路。

狄元帅和他的苏秘书:……

苏景殊扯扯嘴角,大概知道狄青为什麽这麽着急了。

他们再不来郭将军和他的赵秘书就要被韩相公打包扔走了,不急不行。

韩相公这个两路宣抚使比以往的宣抚使职权更重,在官家的特许之下,今後前线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禀报朝廷之後再处理,韩相公可以直接在西北便宜行事。

更要命的是,他来时官家给了他空名告敕,他在西北可以自行任命官吏。

也就是郭将军身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同样位高权重,不然他连招呼都不用和官家打直接就能把人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