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5/6页)

然後他就被一脚踹出了衙门。

苏景殊咧嘴笑笑,“蔡大人放心,下官绝对不会临战而退。”

要是可能的话,荔原堡外那两千多顷地也得保住。

两千多顷开垦好的田地不是闹着玩的,说他小气也好说他分不清轻重也罢,他就是受不了那麽多田地荒芜下去。

百亩为顷,两千多顷地就是二十多万亩,边地军民辛辛苦苦开垦出来那麽多田地是给西夏军队践踏的吗?

小小苏大人的种花魂熊熊燃烧,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安生种地,西夏凭什麽干扰他们种地?

打回去!老农民绝不受欺辱!

天气渐热,官道旁的麦田绿油油的格外喜人,就是越往西北走情况越不好,到荔原堡时看到外面大片出苗出的稀稀拉拉的农田後苏景殊终于忍不住骂了起来。

难怪李宗谅只有一千人也要冲去闹讹堡和西夏人拼命,没有哪个农民受得了自家庄稼被糟蹋成这个样子。

西北土地不肥沃,在这儿屯田首选有河流经过的地方,荔原堡也不例外。

大河之水灌溉庄稼,河南边是大宋的地盘,河北边是西夏的地盘。

大宋沿河修了柔远寨、大顺城、荔原堡,西夏沿河修了白豹城、金汤城、德清寨。

驻军超过三千的堡寨一只手数不过来,那些小寨子就更不用说了。

荔原堡外这两千多顷地开垦的并不容易,三千多壮劳力种这些地都难,开垦的时候经常是全家老小齐上阵。

番邦部落不懂种地,最开始还得汉人军民手把手的教。

好不容易开垦出来这些地,西夏军队一来直接糟蹋了大半。

对面的西夏军不种地,但是他们会骚扰,隔三差五骑马在农田里呼啸而过,踩踏之後的庄稼能不能成活就全靠运气。

种下去的可能半死不活,没播种的也种不下去。

西夏兵都是强盗,农田里没有卫兵,冲上去讲道理的话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苏景殊磨牙,“大宋不能滥杀无辜,西夏却能肆无忌惮的杀人毁田,天底下哪儿有这样的道理?”

几个副将搬架子挂舆图收拾房间,一边收拾一边吐槽,“没办法,大宋要名声,要先招抚再打服,一举一动都要有大国风范,西夏屁大点儿的地盘懂什麽以德服人?”

要不是为了招抚周边大大小小的部落,他们也想、咳咳、不对、他们不想,对老弱妇孺下手是丧天良的行径,他们不和丧天良的西夏兵比谁更丧天良。

狄青站在架子前研究舆图,西夏的主力军意在环庆路,但是具体会从哪个方向进攻尚未可知。

他手上的已经是最详细的舆图,但是也只有大宋控制下的这部分是准确的,对面西夏的地盘能有三分准就不错了。

苏景殊感受到落在身上的目光,再看看木架子上挂着的舆图,不用狄大元帅开口就知道他在想什麽,“要画图?”

已有的山川图他画不精确,开空白地图没问题。

狄青犹豫了一下,摇摇头,“不行,太危险,等打完仗再说。”

西夏征兵号三十万之衆,之後会有源源不断的军队涌来,蚁多咬死象,现在不是逞英雄的时候。

虽然他最开始关注旁边这小子就是因为他能画图,但是也不能为了精确的舆图不要命。

“金汤城之前被李复圭屠过一次,没有意外的话西夏的先头部队会冲荔原堡来。”狄青点点舆图上荔原堡的位置,又点点不远处大顺城和柔远寨的位置,说道,“这两处是庆州最重要的堡寨,自当年范文正公修建至今从未被西夏攻破,当年李谅祚亲自率军攻打大顺城也是重伤退兵,西夏知道这两处不好打,所以大概率不会直接朝这两处去。”

但是事无绝对,万一梁乙埋仗着兵力多不按常理出牌,大顺城和柔远寨也挡不住数万的西夏兵。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

狄将军搓搓下巴,“走,跟我去看看驻守荔原堡蕃部巡检司的情况。”

苏景殊眼睛一亮,想起来蔡大人先前的特意来荔原堡“安抚”番邦部衆,再一次成功猜到身边人的想法,“元帅,咱们主动出击?”

狄青扬起唇角,“荔原堡外山川险要,不设个伏兵实在浪费。”

西夏这次组织的兵力比李元昊当年还多,兵力多意味着野心大,也意味着西夏军中会有很多将领觉得这次倾国攻宋随随便便就能拿到军功。

打仗最忌讳轻敌,只是轻敌的毛病大宋的将领改不了,西夏的将领更改不了。

“元帅,我到西北後没有懈怠操练,您觉得我能打过党项兵吗?”苏景殊有些紧张,“我感觉应该可以,五爷说我现在打三五个地痞没问题,到时候拿着武器完全可以杀他们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