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第3/4页)

长安城没有成为大宋的都城,不过这儿直面西夏的威胁,仍以京兆府之名作为军事重镇立足西北。

先前陕西路没有一分为二的时候治所就在京兆府,现在分为秦凤路和永兴军路,京兆府依旧是治所,所以京兆府的衙门有永兴军路的官有京兆府的官还有身兼两职既是永兴军路的官又是京兆府的官。

苏景殊这次来西北的差遣名叫管勾永兴军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管勾就是官吏,前头的永兴军路和经略司是衙门所在,机宜文字才是真正的官名。

这个官的是都督、招讨使、宣抚使、经略安抚使这些路级要员的属官,品级并不高,但是实权极大。

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这个职位军政一把抓掌管所有机密文书,乃是文臣掌军事的最佳选择。

当年李元昊建国称帝,大宋因为轻视党项,分配在陕西一带的兵力极少,总共加起来都不到两万人,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战三败,打的朝廷不得不用每年二十万银绢来换西夏口头的臣服。

那几年西军损失惨重,仁宗皇帝紧急派范文正公等人赶赴西北戍边并培养人才,之後狄青、种世衡等将领名声渐显,西北这边的边防秩序才算重新建立起来。

安抚司经略司这些在中原逐路而设的衙门在西北分的更细,庆历年间陕西沿边分了四个管勾部署司,分管领导分别是范仲淹、韩琦、庞籍和王沿。

最後那位在後世名气不显,但也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要不是麾下将领不听指挥,当年定川寨之战或许就能换个结果。

大宋对外战事上老打败仗是多方面的原因,有领兵的文官瞎指挥的锅,也有文臣能指挥作战武将却不给文官面子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的锅。

别说将相和了,将和相凑到一起不捅死对方都是好的。

不求他们文武齐心其利断金,好歹别互相使绊子。

苏景殊看着厚重的城墙,拍拍额头打起精神准备和京兆府的官员打官腔。

资历浅的好处是只要他们不敲锣打鼓的赶路就不会有地方官注意到他们,一路上能省下很多交际时间,可惜到任职所在地就不能再躲了。

白五爷不参与接风活动,看到城门口乌泱泱的一片就选择了翻墙进城。

区区城墙,他一天翻八十回都没人能发现。

马车停在城门处,车外的禁军小队长敲敲车厢,言语间有些迟疑,“大人,迎接的人……”

这气势汹汹的样子,应该是迎接的人……吧?

苏景殊听外面人的语气不太对以为京兆府的官员要给他来个下马威,结果掀开车帘一擡头,几十个身着盔甲的兵丁就唰的一下围了上来。

“苏大人来啦!”

苏景殊倒吸一口凉气,也唰的一下放下车帘。

战术後仰.jpg

禁军护卫队的成员们已经把手放到刀柄上,他们知道边地文臣武将矛盾很明显,可以前也没明显到新官上任就不让进城啊。

路上听苏大人说他和狄大元帅关系很不错,这个样子的不错吗?

狄青刚开始站在前头最显眼的地方,没想到手底下这群兔崽子那麽不给他面子,马车一停下连招呼都不打就立刻蹿了过去,

“都让让都让让!别那麽热情!把人吓跑了就请不回来了!”

禁军护卫队:……

你们边军管这叫热情?

苏景殊听见狄青的声音松了口气,再次掀开车帘往外看,正好看到狄青一脚一个把往前挤的士兵踹去一边儿。

在狄大将军和热情的士兵们身後,京兆府的文臣们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

就……

很有地方特色哈。

那什麽,文官在这边真的能趾高气扬为所欲为吗?

苏大人心情复杂,跳下马车和许久不见的狄大元帅打招呼。

狄青笑的开心,“盼了那麽多年可算把你盼过来了,你都不知道西北这边有多……”

“咳咳!”苏景殊赶紧打断他的话,後面那麽多人听着,当面说坏话太得罪人。

狄青不明所以,“怎麽了?咱们西北军的弟兄们确实都盼着你来。”

他在好几年前就和军中将士说预定了个好监军,奈何等啊等啊等,等了好几轮也没等到,这小子一直不来他没法和弟兄们交代,这次终于等到真人肯定得好好庆祝。

永兴军路经略司机宜文字,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权力一点也不小,这名头在西北可比监军响亮。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他们苏大人出息啦!

苏景殊讪讪闭嘴。

好吧,是他内心龌龊想岔了。

有狄大元帅压制那些将士,被堵在後面的京兆府官员终于有机会上前寒暄。

苏景殊跟着他们往城里走,一边你来我往的互相吹捧一边询问西北这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