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3/6页)

真不是他故意不带这小子出门,而是这小子自己的朋友足够多根本没空跟他出门。

看看现在,下次再来登门拜访就不用他在前面带着了。

苏景殊顶着他爹一言难尽的表情,谦虚的恭维道,“都是爹教的好。”

苏洵梗了一下,不得不承认这小子说的是实话。

反正就,人缘好是天生的,就算有些许耳濡目染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天生的。

没错,就是这样。

“爹,您和欧阳公在屋里说什麽了?”苏景殊凑上去问道,“我看欧阳公的态度挺温和的,应该不会太过分吧?”

苏洵揉揉儿子的脑袋瓜叹道,“你该庆幸你年纪小,若是二十年前的欧阳公,他不光能当面反驳你还要写文章骂你。”

一代文宗的战斗力非同一般,要是文章传播的足够广,一篇就足够将人钉在耻辱柱上百年千年都下不来。

苏景殊有点不服气,但是又想不出该怎麽反驳,索性转移话题,“爹,欧阳公的眼睛是不是不太好,我看他走路都慢吞吞的,叔弼哥俩儿看到他出门也都紧张的很。”

提起这事儿老苏就心焦,“何止是眼睛不太好啊。”

欧阳公身体不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庆历年间被贬出京後就饱受眼疾的困扰,一度到看书都没法看必须身边人读给他听的地步。

能近怯远症,也叫觑觑眼,看近处和常人一般无二,看远处一片模糊。

文人看书看多了眼睛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只是眼疾也还好,偏他前两年又被诊出了消渴症,随之而来的足疾、咳疾还有眼疾加重都十分难捱。

苏景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能近怯远症?近视眼?

还有那个消渴症,是不是糖尿病?

糖尿病他不知道该怎麽治,但是近视眼或许可以用眼镜来辅助一下。

这年头照明条件不好,读书人还大多喜欢秉烛夜读,近视眼在官场上很常见,他在登州有个同僚看不清字就用找了块水晶来放大,虽然不太方便,但是好歹能正常办公。

既然可以用水晶来放大字迹,那就说明磨镜片的技术是存在的

回头打听打听有没有工匠能做出安装镜片的框架,麻烦就麻烦点,反正也不用做太多。

老苏不知道儿子的思绪已经飞到了哪里,还在感慨欧阳修这个工作狂,因为他平时办公写字和常人没什麽区别,当年就连和他共事的同僚都没发现他有眼疾。

苏景殊听的直摇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该注意的时候还是得注意,等垮了再後悔就来不及了。

还好他爹身体倍儿棒,不然他们哥儿仨也不敢像现在这麽放肆。

欧阳家现在就是,老大欧阳发为了避嫌带着妻子去地方当官,留两个未成家的弟弟在家照顾老父亲,欧阳辩年纪又小,所以欧阳棐就算能考中进士也犹犹豫豫不放心出去当官。

按规矩新科进士必须要去地方基层为官,再优秀也得下去走一圈再回京,一来一回两三年,看欧阳公那身体情况……也确实没法让人放心。

小小苏说干就干,先找娘亲和姐姐打听哪儿有磨镜的匠人,眼镜这东西原理不难,这年头没有机器,主要就是看匠人的手艺,能根据近视眼的程度针对性的磨出镜片最好,不行的话也没关系,拿个放大镜也能凑活着用。

以大宋工匠的神奇程度,他感觉做个眼镜应该不在话下。

技术上没有问题,只是没往那儿想过。

程夫人和八娘听的云里雾里,看他已经开始在地上画什麽“小孔成像”赶紧叫停,“街上时常有磨剪子戗菜刀的磨刀匠,他们也接磨镜的活儿,不过磨的是梳妆镜。”

苏景殊歪歪脑袋,想想磨刀匠磨剪子戗菜刀的架势打了个寒颤,“磨镜片是精细活儿,找磨刀匠应该不行。”

程夫人无奈,“精细活儿?找玉石匠人?”

打磨玉石的多是匠户,只为官家和高官勳贵干活,要找也不是不行,就是得费点功夫。

“没事了没事了,娘您继续忙,我想到要怎麽做了。”苏景殊拍拍脑袋,精细活儿找官方工匠,他去找他亲爱的腿腿啊。

程夫人:……

苏八娘:……

母女俩面面相觑,不明白这小子到底想干什麽,于是齐齐看向一直没说话的老苏。

“夫人,为夫不是那小子肚子里的蛔虫。”苏洵表示他也猜不出那小子脑袋里又冒出了什麽奇怪的念头,但是他大概能猜出来点眉目,“回来的路上谈起欧阳公患有眼疾之事,他大概是想弄个能让患有眼疾之人看清东西的镜片。”

程夫人和苏八娘再次陷入沉默,虽然她们都听说过患有眼疾之人会能放大字迹的水晶来读书,但是水晶价高,磨成能放大字迹的模样也不容易,所以能用得起那东西的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