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4/6页)
最後的结果可想而知,在作弊经验丰富的温监考官的注视下,没有一个考生成功作弊。
赵大郎小声嘟囔,“大唐那麽多年也才出了一个温庭筠,他们哪儿来的自信觉得能瞒过那麽多监考官?”
苏景殊摇摇头没有说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弊的法子多的很,真要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现在就算了,回头有空再接着说。
考试马上开始,俩人看完座位後分开,各自带着考篮去找自己的座位。
文房四宝摆在桌上,然後拿出要用的答题纸整整齐齐的铺好,接下来就是等待考试开始。
小小苏端端正正的坐在位置上,只要心态摆的好,什麽情况都没法让他紧张,他是第一次考试没经验,中不中都无所谓,反正他年纪小,大不了三年後再战。
三年後再战,他还是考生中年纪偏小的那一拨,这还有什麽好紧张的,写就完事儿了。
当然,能和秋闱一样再次名列前茅就更好了。
等外头所有人都进来,贡院的大门落锁,书吏下发考题,考官宣布注意事项,紧张紧张又紧张的春闱考试正式开始。
苏景殊稳住心情,翻开试题大致看一遍。
前三场靠诗、赋、论,题目都不简单。
诗就不说了,从来都是放到最後头疼,这部分是衆所周知的不受重视,写的不出奇也没什麽,对总成绩影响不大。
就是这个赋,怎麽出的那麽天马行空?
——李白月夜着宫锦袍,泛舟采石,赋以“顾瞻笑傲,旁若无人”。【1】
要用“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当韵脚,还要把李白在在采石矶飘飘欲仙、醉酒捉月的风彩表现出来。
有难度,不好写。
苏小郎煞有其事的摇摇头,开动脑筋琢磨怎麽破题。
题目出的天马行空没关系,他最擅长的就是把天马行空的题目给拽回来。
没有什麽能难倒应试经验丰富的他,没法和出题人比天马行空那就和出题人比题海战术,他两辈子考了那麽多场试,应试教育教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就算头脑空空也能写的满满当当,更何况他现在不是头脑空空之辈。
比不过天赋就比勤奋,何况他的天赋并不比其他人差。
他上辈子记性好,这辈子的记性比上辈子更好,大概是穿越带来的好处,他从小到大背书都是过目不忘,知识储备不比那些年长他几岁甚至几十岁的同场考生差。
找到破题思路就开始打腹稿,答题纸一共就那麽多,无论是诗赋论,都是只规定字数下限不规定上限,为了不浪费答题纸,能不用草稿的就尽量不用,免得写到最後答题纸不够用。
春闱考试对卷面的要求很高,卷面有涂抹的话会降等,涂抹的太多甚至可能会直接黜落,最好一个错别字都不要有,如果有最好换张新纸,答题纸不够的话就只能自求多福。
考试的时间过的飞快,没有人有闲心在贡院交际,考试时间结束就匆忙休息,就算被褥单薄床板冷硬也得睡觉,不然影响到之後的考试就是得不偿失。
三天的诗赋论考完之後是策论,从庆历四年范文正公改革取士的侧重点开始,这些年朝廷取士越来越重视论策,只要这场答的出彩,其他几场有发挥的不好的也没什麽。
命题作文,还是论文,正是苏景殊最擅长的部分,也是苏家一大家子都最擅长的部分。
如果像前些年那样考试重诗赋而不重策论,只要诗赋写的好,其他写的一塌糊涂也能录用,要是诗赋写的不好,其他写的精妙绝伦也没用,他这场考试就悬了。
感谢范文正公的改革,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小子一定努力考试当官争取让大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小小苏双手合十,深吸一口气翻开题目,扫完之後就沉默了。
不是题太难,也不是没法入手,而是这题目让他不知道该说什麽好。
一般来说,策论和诗赋一样命题范围都非常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出,有时候还会结合时务,全看出题人和官家的想法。
足足五道策论,正常情况下出题人在命题时,都会将三种策都囊括在内。
经义策,从儒家经典里出题,考基本功;子史策,考学子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看考生能不能以史为鉴;时务策,以时事政务为主要内容,看考生是不是只会刻板读书而不能灵活运用。
三种策论各有侧重,只这一场下来就足以吧考生的水平摸的清清楚楚。
今年的五道策论,第一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第二道《浮费弥广》,第三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第四道《安国强军之道》,第五道《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