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5/6页)

秋闱只有三天都要了他半条命,春闱却是足足九天。

九天啊,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赵大郎被他说的有点想打退堂鼓,但是再一想天底下那麽多读书人都能受这个罪,他没比别人差哪儿去,不能连这点罪都受不了。

春闱而已,吓不到他。

他要和小郎同甘共苦,区区九天的春闱,眼睛一闭一睁就过去了。

他要参加考试,要证明他的学问不比其他读书人差,吃苦而已,他可以!

苏景殊:……

小金大腿真的去参加春闱的话,忽然感觉贡院翻新有望。

王小雱今年没下场,等他下次下场考试,可能就会等到一个焕然一新的贡院。

考的早不如考的巧,前辈们撕伞没有用,皇太子亲自缝缝补补,再破烂的伞也都能给缝补好。

“其实没进场也有坏处。”赵大郎叹了口气,“你们在里面考试只需要做本经的题目,我不一样,我爹让我把四书五经全做了。”

他是太子怎麽了?太子也不是全才好不好!

平时读书四书五经齐头并进也就算了,考试还让他全都考,这是亲爹吗?

苏景殊安慰道,“殿下学的是帝王之术,又不需要考状元,我们是专而精,您是浅而宽,都一样。”

“如果要我做的不是秋闱的题,我就信了。”赵大郎撇撇嘴,不想再提这个让他伤心的话题。

苏景殊叹道,“您这才哪儿到哪儿,去年我二哥直接拿他春闱的题给我做,我做不出来他还说我笨,最後发现弄错题了才改口,我觉得我哥比官家过分多了。”

赵大郎对比了一下,觉得他爹和苏小郎的哥哥相比竟然还算不错。

但是这并不是什麽好消息。

因为他爹非常喜欢小郎的二哥,苏二哥不在京城都挡不住他爹那蠢蠢欲动的小心思。

小郎的哥哥们在外为官,才刚走了不到一年,但是前不久他爹就想把远在外地做官的苏子瞻召入翰林院授予他知制诰职务。

苏子瞻有大才,出京当县官是大材小用,不如直接回京受重用。

好险好险这事儿被韩琦韩相公给拦下了。

人家苏子瞻是能成大器的,只要朝廷好好栽培,将来定能平步青云,不需要官家破格偏爱。

现在人家理政的本事还没显出来,官家突然重用他难免惹人怀疑,这是想用他还是不想用他?

他爹也是个执着的人,召入翰林院不太行,就问能不能把人召回京城给他修起居注。

修起居注就能天天和他待在一起,有事儿没事儿就能探讨学问,比入翰林院还亲近。

然後就又被韩相公给否决了。

修起居注与知制诰官职性质相同官品接近,知制诰不行,修起居注可能会行吗?

不想让苏子瞻被人诟病就别搞这些幺蛾子,让人家稳稳当当的在外历练等资历够了再回京比什麽都强。

可怜他爹绞尽脑汁也想不到还有什麽官职既体面又离他近还能不让朝臣诟病,只能无奈放弃将人召回京城的想法。

幸好人不在京城,不然就他爹那有学有样的,小郎经历过的事情十有八九他也得经历。

好的不学专学坏的,怎麽不学学人家苏二哥隔三差五就给弟弟寄好吃的?

赵大郎念叨了半天忽然想起了什麽,“对了,你爹是不是给你取字了?”

小郎已经参加秋闱,能参加秋闱考试的已经算是大孩子。

苏家二哥叫子瞻,苏家三个叫子由,苏家小郎叫子什麽?

他早几天就想问,但是见了面之後又忘,今天好不容易想起来可不能再忘掉。

苏景殊听到这个问题不由叹了口气,之前小金大腿觉得官家给他改的名字不好他还煞有其事的安慰人家,现在轮到他成为那个受安慰的人了,“我爹给我取字子安,意思是让我以後安生点儿,别老是上蹿下跳气他。”

安生、安分,总之就是当个安安静静的小孩儿。

赵大郎一本正经的拍拍他的肩膀,“什麽安生点儿,肯定是你想多了,你爹给你取这个字是希望你平安,一定是这样没有错。”

他们小郎刚到京城没多久就进了无忧洞,那无忧洞多危险啊,苏家爹爹心有余悸直到现在也无法安心很正常,所以给儿子取字子安肯定是求他平平安安。

小小苏摊摊手,“没办法,也只能这麽想了。”

不这麽想能咋滴,还能改不成?

苏子安,不去想他爹那几句话,其实这个名字听上去还挺好听。

苏子瞻苏子由苏子安,这名字一听就是兄弟三个,比苏轼苏辙苏景殊般配多了。

子安就子安,今後出门不要叫他小郎也不要喊他景哥儿,他乃苏子安是也。

赵大郎看着挥舞着拳头仿佛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苏小郎,感觉苏家老爹这个字取的真的很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