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单于冒顿vs项羽(第4/5页)

一群拿着兵器的匈奴人叽哩哇啦说着什么,项羽听不懂,也懒得分辨。

以寡敌众,是他的拿手好戏。片刻之间,他带着两个亲卫连杀数十人,也不知道杀的都有谁,反正杀就是了。

其中有一个年纪特别小的,大概也就和子都差不多,瞧着像什么单于贤王家的儿子,说不定是匈奴的太子。

大秦的太子正坐镇咸阳,匈奴的太子已死于非命。

下次有机会可以跟子都说一声:“你看,我把你未来的敌人提前除掉了。”

项羽满身是血,面无表情地留下满地尸体,大步跨出王帐。

他留守在外的亲兵死伤过半,敌人所有精锐全都向这个方向聚拢过来了,杀气腾腾,声嘶力竭。

——也许是在叫骂吧,然而项羽听不懂。

看来这个王帐里的人身份果然很尊贵,没白花时间。

他冷漠地翻身上马,依然如铁骨铜塑,傲然横戟,率领残余的秦军试图杀出重围。

这个时候,没有秦军在乎他从前是楚人,他也不在乎与自己共同作战的是不是秦人。

——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匈奴。

这一路协同作战,杀敌破军过来,居然还形成了一些诡异的默契。

不管怎么说,他好歹能听懂秦人在说什么写什么,吃一样的东西,有一样的目标,聊一样的话题……

而匈奴,在他眼里,就是一群无法交流的野人罢了。

周围的匈奴不断缩小包围圈,层层压迫过来。

项羽忽然想起李世民说过的话。

“匈奴最喜欢的战术有几种,第一,出其不意,打你个措手不及。他们熟悉草原的一草一木,就跟在家里跟你捉迷藏一样,肯定比你熟悉周围的环境,所以能忽然出现忽然撤离,忽聚忽散,很难琢磨;

“第二,示敌以弱,引诱敌人进他们的陷阱和埋伏,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

“第三,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他们会围猎……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听着呢。”项羽当时懒洋洋道,“不就是围猎吗?好像谁不会似的。”

“匈奴的包围战术源自他们在草原上围猎大型野兽,他们会一层层地把敌人包围起来,外围负责切断援兵和补给,内层逐渐缩小包围圈,密不透风,向中间射箭。一旦马匹重伤死亡,失去行动能力,最里面的敌人就会沦为步兵……”李世民详细地解释给他们听,“而我们都知道,骑兵打步兵,在草原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光速度这一项,就是步兵难以企及的。”

“若是寡不敌众,不慎落入包围,应该如何处理?”灌婴当时问。

“你们想如何处理?”李世民问。

灌婴沉着道:“如果预测援军不能很快到来,就该尽快在发现端倪时冲出去。”

项羽很干脆:“杀出去。”

“万一杀不出去呢?”李世民挑眉,“比如你有五百,敌军两万,还都是骑兵,指挥得当,训练有序,不是一群乱糟糟凑人数的。怎么办?”

“你会怎么办?”项羽反问。

李世民回忆了一下,诚实道:“以往陷入大军包围时,一般都会有人来救我。”

“……”项羽很无语,“我可不是你,未必有这样的运气。”

“一次是运气,难道次次都是运气吗?”李世民笑道,“我的意思是,我不会让自己落到孤立无援的境地。我一定会留后手,让我自己有机会得到救援。破釜沉舟的精神,固然值得赞美,但万一输了,可就是一败涂地。”

项羽本有点不以为然,但想到那个关于死亡的梦,在杀冒顿的斥候时,还是留了点心。

他对项伯项声道:“我们分兵,我为诱饵,前去偷袭匈奴王帐,季父往龙城的方向传信,项声往大青山方向调王离的援兵过来。”

项伯忙道:“何不等等,等王离将军的兵马到了,我们再合攻,胜算不是更大吗?”

“现在王帐空虚,正是攻打的好时候。冒顿发现斥候被杀,一定会回援。他人多势众,必然瞧不起我人少……人一轻敌,就容易有破绽,这是我杀他的最好机会。”项羽坚决道。

“但是这样你很危险。”项伯关切道,“再等等……”

“不等了。冒顿刚走不久,王帐松懈得很,此时不杀更待何时?”项羽一锤定音,“你们快带人去传信吧。”

项伯和项声这才急匆匆带几人离开,分别往南北两个方向而去。

他们能顺利地找到援军,并且把援军带过来解围吗?

项羽不知道,他也不可能干等着。

匈奴人是比他多多了,四五万吧,但战损肯定也比秦军高多了。

项羽没有去算,但看见周围一双双充血的眼睛就看得出来,这帮匈奴人已经杀红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