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韩信的目标是二凤(第2/4页)

“小人明白了。”韩信恍然。

“你要尽你的全力,但绝不能伤到他,一点也不行。明白吗?”御史中丞反复叮嘱。

韩信立刻明白其中厉害,连连点头:“喏,小人必不负大人期待。——他叫什么?”

“他应该化名姓李,和重瞳的项羽待在一起,看起来比你大不了几岁,龙凤之姿,非常显眼,你一看到就能认出来了。”御史中丞又交代了几句武举的流程,韩信都记在心里。

但很奇怪,今天上午他明明早早地吃饱了饭,却无缘无故地晕倒了,醒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梦,梦里在和什么人打架。

醒来以后却又不记得了。

难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韩信想不明白,只闷不吭声地赶往大营。

本来御史中丞想让人用车送他过去,但他想自己一路走过去,认认路,看看咸阳的风土人情,结果,一不小心,就晚到了一点点。

等到了大营之后,他就遇到了他的任务目标。

确实如御史中丞所说,非常显眼。

而这人旁边那个重瞳的项羽,也很显眼,韩信虽来得晚,耳朵却尖,立刻就听到周围的人都在啧啧赞叹项羽的神勇,居然能举起八百斤重的巨石。

韩信没有把握能试八百斤,他猜想除了项羽,也没人冒这个险。而他的目标,那个御史中丞反复叮嘱“身份尊贵”“不要伤他”的那个人,应该也不会去试八百斤。

韩信注意到中尉军的将军蒙毅,几乎是亦步亦趋地跟随着这位姓李的年轻人,虽然没什么表情,但那态度也绝对不同寻常。

莫非这人是哪位公子?不然不足以让两位高官都如此谨慎对待。

韩信在旁边看了一会,让别人先上,根据这几个人举的石头的重量,推测所有人的考核结果。

御史中丞跟他说过,这次武举的考核标准,分为“上”“中”“下”三个结果,下者不要,中者可以为吏,只有上者才能当官。

蒙毅将军的要求很高,只有表现非常优秀的,才能得到上。

那么……

既然公子身份贵重,那么蒙毅将军是不会让他选太重的石头举的,韩信衡量了一下,选择了举五百斤的石头。

他瞥见他考试的时候,另外两个人也没走,都在边上看着他。

确切的说,那个项羽准备走的,看公子没走,就陪他留了下来。

韩信沉住气,稳打稳扎,顺利地过了这一场,还偷偷观察军吏记载时笔的动向。

——像是个“上”字,他稍稍松了一口气,默默地去往下一场。

那位公子笑眯眯地主动和他打招呼:“在下太原李世民,这是泗水郡的项羽,请问阁下怎么称呼?”

韩信受宠若惊道:“我叫韩信,东海郡人。”

“东海郡就在泗水郡旁边吧?你们两个老家离得不远,以后可以一起回去。”公子笑道。

“我这次武举肯定能过,一时半会儿就不回去了,怕是没这个机会了。”项羽随口道。

“……”韩信本来也想婉拒的,一听别人已经拒绝了,也就不吱声了。

“下一场是骑射,你带马跟弓箭了吗?”公子问。

自然是没有的,韩信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哪有钱买马跟弓箭,这可都是奢侈品。

韩信摇了摇头。

“那你现在学过骑马跟射箭吗?”公子又问,“如果没有的话,这一场你就只能得到‘下’了。”

“以前学过一点。”韩信低声道。

他从小就很渴望舞刀弄枪,骑马射箭,但这些装备他都没钱买,只能厚着脸皮向别人借,帮人家干活,借点书读,借点马骑,经常为此被人骂,下次就换个人借。

就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偷偷摸摸的,也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

可他依然没有自己的马和弓箭。

御史中丞本来说要借他的,韩信却拒绝了,并解释道:“武举设在中尉军,当是考虑到有些黔首不会骑马,没有弓箭这一点,那么校场自会提供。”

如他所料,中尉军确实提供马匹和武器,还给了他们一些时间来挑选和熟悉一下军马。

公子和项羽都有自己的马和弓箭,而且看上去都很精良,韩信沉住气,去挑选适合自己的马。

公子很好奇地走了过来:“你还没有选好吗?”

“若是选错了,我可能会输。”韩信回答,“所以要仔细一点。”

“中尉军的马大多是厩苑养的,也有一部分是从民间征集的,品种有差异,耐力也不同,确实得好好选一选。”公子和颜悦色。

韩信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阁下觉得哪一匹最好?”

“只看外表的话,东边几匹都不错。”公子兴致勃勃地走近,“目光柔顺,看起来聪明听话,骨骼健壮,肌肉饱满,毛发也打理得很顺滑……但是没有拉出去跑一跑,比较一下,还是不能确定谁的速度最快,耐性最强……而且不同的马有不同的性格,适合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