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和始皇陛下的对话(第4/5页)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李斯再清楚不过,朝廷的一切纷争都是权力的纷争。

改革律法动摇的是法家的基本权利,而廷尉既然是大秦的廷尉,他就不可能不是法家的拥趸。

自商君变法以来,大秦的律法一直都非常严苛,好处是令行禁止不敢违抗,坏处是想要改革起来,确实有很多人反对。

廷尉就是反对的带头人之一。

廷尉为九卿之一,三公之下,司掌诏狱和律法,权力原本是很大的。

是的,“原本”。

自从新君上位之后,连丞相李斯都夹着尾巴做人,更别提廷尉了。

说句良心话,李斯真的不想掺和进这争端了,一不小心就是五马分尸的下场。

他有时候晚上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赵高和胡亥的人头,鲜血淋漓,死不瞑目地瞪着他。

北阙门的箭虽然没有射在李斯身上,但是赵高和胡亥的血却溅在了他的眼睛里。

李斯忘不了,也不敢忘。

他只想老老实实安安稳稳地活下去,混个善终,怎么就这么难呢?

李斯又想叹气了,他垂眸看着茶汤,一点想喝的意思都没有。

“廷尉既有异议,何不上奏陛下?”

“呵。”廷尉冷笑一声,“好像我上了奏,陛下就能看到似的。难不成他现在在咸阳宫?”

果然。李斯闭了闭眼,知道事情要糟。

“廷尉此言何意,陛下怎会不在咸阳宫呢?”他做出一副惊讶的样子。

廷尉定定地看着他,皱眉道:“丞相是认真的吗?陛下已经半个月没有上朝了,年纪轻轻的,生病的话要生这么久吗?”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嘛……”李斯不走心地敷衍着。

“丞相当我是瞎子吗?”廷尉嘲讽,“臣工们上的奏,批复的虽然是陛下的笔迹,盖的也是玉玺,但陛下这半个月来连个人影都没有,谁都不见,这不是欲盖弥彰吗?丞相这段时间以来,可有见到陛下?”

“这……确实没有。”李斯也不瞒他。

“我就知道没有。连丞相都见不到陛下,其他人就更见不到了。批复奏书的绝不可能是陛下,不过是公子在模仿陛下的笔迹罢了。”廷尉笃定。

李斯:“……”

笔迹这个事儿太复杂,他琢磨了很久都琢磨不透,还是继续琢磨吧,就不跟廷尉说了。

廷尉自己要找死,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万一走得太近,廷尉死时的血也溅他身上怎么办?

有胡亥跟赵高作为例子,就已经够了,他实在不想被卷进第二次谋反里了。

“公子虽然年幼,但处理公务也还算妥当,最近也没出什么问题吧?”李斯委婉道。

“丞相都说了公子年幼了,不过是个傀儡罢了。”廷尉言语辛辣,“如此多的朝政大事,难道是他一个小孩子能够决断的吗?”

那倒也未必。李斯腹诽,这位公子,可不是一般的公子,小瞧他的话,可是会吃大亏的。

李斯可是亲眼见到陛下和公子成天凑一起嘀嘀咕咕,那诏书都是公子誊抄的,玉玺都是公子随意动用的,公子的笔迹,那更是……

不想了,越想越头疼。

想不通,搞不明白。

“那廷尉今日找我,到底所为何事呢?不仅仅只是为了发牢骚的吧。”李斯慢吞吞道。

“丞相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这位荒唐的秦君,将大秦拖入深渊吗?律法为国之根本,军队乃国之铠甲,如今改弦更张,自毁长城,一旦匈奴南下,六国动乱,我大秦国之不国,如何得存?”廷尉痛心疾首。

李斯反应平平,看似忧伤苦闷地低首不语,似乎左右为难,下不了决心的样子。

实则他心里在想:嗯嗯嗯,你说的都对,但造反不要带我。

要死你们自己死,我不想死。我活得好好的,丞相的位置干得也稳稳的。不管新君和公子有什么秘密,也不关我的事。

就算他们当着我的面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我也只当没看见。

对,我看不见,我听不见,我傻,我什么也不知道。

我不知道扶苏公子到底是谁,也不知道那笔迹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陛下现在跑到荥阳救灾去了。

也不知道那灾救的怎么样了,我那倒霉孩子有没有犯什么大错,被陛下揪到尾巴?

那孩子应该不至于像廷尉这么蠢吧?而且还有公主在……

唉……烦死了。

“丞相因何沉默不语?改革律法的事,你为什么不反对呢?”廷尉咄咄逼人。

“御史大夫那天不是说了一句改革律法是廷尉的职责吗?被陛下驳回来了。”李斯缓缓道。

“冯劫?哼,他连自己下属御史中丞都争不过。那个御史大夫恐怕也干不久了,随时都有可能被顶替掉。”廷尉毫不客气道,“他御史中丞凭什么越权管辖,插手律法的事?他有什么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