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郡守府里有什么(第2/6页)

“姑娘怎会知道?”曹进有些惊讶,但很快便说道,“郡守府衙当初是借这城中玥堤而建,建的时候便留了一处暗道通往护城河,原本是做雨水河道监管之用的,后来荒废了便没人提起过了。”

这些年在听风堂的茶水没白喝,秦九叶在心中默默念了念老唐的名字,随即望向周围一众小将。

“你们还记得赏剑大会最后一日,督护从城外各处拦下的那些船吗?”

郑沛余一拍大腿,当即应声道。

“当然记得!当时我们几个可算是将城里城外跑了个遍,累得是死狗一样,前前后后共拦下来七艘船。那丁渺当真阴险,每艘船都不大一样,若非寻了都水台相助,只怕要酿下大祸。”

原来,这便是邱陵口中那第八艘船的真相。

“不止七艘,还有一艘被我们遗漏了。”秦九叶沉思一番,将自己的推测缓缓道出,“而我们之所以会遗漏,或许是因为那不是一艘漂在水面上的船,而是一艘沉船。”

用船做文章,不是丁渺第一次兵行此招了。

当初对方将四条子后街的病患秘密运出城外,便是借了方外观的大船做掩护,用“船中船”的假象躲过了邱陵和手下的搜查,现下想想那竟是个连环局。方外观暗度陈仓只是其一,梁世安押酒出城、调虎离山引开官家追兵是其二,这些都没能瞒过邱陵的眼睛,众人动作迅速、配合默契,最终也都一一破解,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丁渺还谋划了最后一层。

这第三层,便是瞒天过海计。对方一早便知道行船目标大,早晚会被邱陵察觉拿下,便干脆将其中一艘船沉入护城河中,不求速战速决,只求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月前雨水不断,九皋城外各处开始泛滥,护城河水也随之上涨,那沉在河底的船只连同里面的箱子也等来了时机,最终顺势流入城中,成为了眼下这场大祸的开端。

想到此处,秦九叶绕了个弯、问出了今晚最关键的问题。

“你说樊统一直闭门不出,今夜可怎么愿意出来了?你又为何没有跟随,而是被留在了府衙之中?”

那曹进听到这里又来了精神,伸出两根手指掰来掰去地控诉道。

“有那么两个人,是约莫半月前出现在府衙门口的,其中那个姓安的书生说自己是什么方士,可治瘟疾、解鬼神之殇,要为樊大人分忧献计。樊老贼那时已将这城中有名的药堂掌柜请了个遍,情况却一天天恶化,见那书生能说出许多门道、便被他迷惑,从起先的半信半疑到最后的言听计从,就连我也被撇在一边。他每日与那书生躲在房中神神秘秘,又调派车船进出,不知谋划着什么可怕之事。这些年樊老贼攒下的银票金锭都教他藏在府衙后院地砖下,这事只有管账的我知晓,我发现他这几日背着人偷偷取了不少,说不定已经想好要跑路了。”

姓安的书生,就如同当初宋拓遇到的情形一样,尽管先前有所猜测,但此刻听到曹进亲口叙述,才算是坐实了丁渺就在郡守府衙的事实。只不过……还是有哪里不太对劲。

“你说你被排挤冷落,又是如何日日赖在郡守府衙、探听到这诸多细节的?”

高全简短发问,那曹进的声音随即戛然而止,眼珠子不受控制地转了转,随后斩钉截铁道。

“只因樊老贼还要我帮他梳理金银,才将我留在府中。这都是我偷听偷看来的,其余的我是当真不知晓了呀。”

他的回答确实滴水不漏,但他的神情早已显露端倪,在那些审案无数、见惯贼寇的小将眼中同一只被褪了毛的鸡也没有分别。

高全瞥了曹进一眼,轻描淡写道。

“这里是苏府,曹大人一直待在这里只怕是不方便。”

“说得也是,先前是我考虑不周,让曹大人受苦了,这便给你包些伤药回去涂一涂,今晚的事你就当做了个梦,别太放在心上。”

秦九叶说罢使了个眼色,她身旁一直沉默的少年瞬间会意,上前一步作势拎起那曹进。

“我脚程很快的,应当能赶在樊大人回府前将掾史‘物归原主’。”

“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冷汗狂流的曹大人大叫一声,瞬间“恢复了记忆”,“安先生、是安先生,他说要想成事,只靠府衙这些人只怕是不够,他自己有些帮手,只需我从中疏通、将他们引入城中,之后的事便要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樊老贼信重于他,我、我迫于他二人淫威,只得妥协……”

曹进的声音越来越低,到了最后几乎要听不见。

难怪对方一直不肯交代全部实情,原来是想着将罪名全部推给旁人、彻底撇清自己的干系,只怕当初做事的时候没少从丁渺手中收些好处,而过往这些年里,他做那樊统的帮凶又何止这一桩?手上只怕早就不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