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川流之地(第3/5页)
“秦姑娘、姜姑娘,我是药庐那边的帮手,你们可以叫我熊婶。听闻小卅方才手脚不利落,惹姑娘不高兴了。公子便让我来替他看看。”熊婶说罢,对着站在前面的姜辛儿笑了笑,“这里是竹海深处,出入的路都要绕远些。两位姑娘不熟悉道路,还是由我送你们回住处吧。”
支走一个小卅,马上来个熊婶。看来这竹林里看似瞧不见一个人影,实则无数只眼睛在暗中盯着呢。
姜辛儿没有动作,只看了看秦九叶。后者当即给了他一个“无妨”的眼神。姜辛儿随即对那农妇微微点头示意,搀住秦九叶的胳膊、跟随在那熊婶身后踏上竹林小道。
妇人身强力壮,肩背格外厚实,迈起步子看似有些粗重、落地却很是轻盈,几乎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同是在药房做事,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姜辛儿眯眼打量着对方的背影,又转头看了看身边那柴火棍一样弱不禁风的女子,心下不由得开始评判那熊婶的身手和来意。
“确实是这边的路没错吧?”
熊婶点点头道。
“姜姑娘放心,这是近路。这里偏僻的院子很多,初到月余的还常常迷路走错,二位姑娘下次出门时可得带个人在身边才好。”
秦九叶吸了吸鼻子,装作没有听懂的样子。
“我俩也没什么要紧事,只是好奇、四处转转。你们还有差事要忙,不好扰了你们做事。”
熊婶安静片刻,随即干脆捅破一切说道。
“我的意思是,下次姑娘若想了解这院子里的事,其实可以不用避着我们这些做事的人。”
秦九叶没说话,掩饰性地摸了摸鼻子。
她并不是要避着这些人,而是要避着那公子琰。谁知道这院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敌我没有完全明朗之前,万事还是小心为上。
对方看出了她心中所想,面上带了些笑意。
“姑娘不用避着我们,因为我们一早就都知晓这些事的。不论是那秘方的事,还是居巢的事。”
秦九叶脚步一顿,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对方在说什么。
其实踏入这院中的一刻,她便有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这院子里许多人的长相同她在居巢深山遇到的那些山民颇为相似,都是额宽面窄,瞳仁与发色较寻常人要乌黑许多。
而此刻她也终于明白,这江湖暗庄肯将她这个江湖郎中迎进门,却不欢迎邱家后人的原因了。还有为何那生性多疑、行踪诡谲的公子琰要用这些人在院中做事,又不必像天下第一庄那样用晴风散确保他们的忠诚。
因为这院中人都是居巢后人。
他们自己或他们的亲朋好友,都曾切身卷入过那场地狱之火中,所谓的秘密对他们而言并非秘密,这世上应当再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痛恨那“秘方”二字了。
秦九叶再次开口,声音低沉了许多。
“这院中可还有当年在居巢一战中染病之人?”
熊婶摇摇头,显然知道她问的“病”究竟是什么。
“都早早便去了。眼下这院子里,抗争时间最久的就是公子了。”
尽管先前心中便已猜到七八分,但此刻听到对方轻描淡写地说出一切,秦九叶还是不由得停顿片刻。她对这院子主人所作所为的真实意图产生了疑问,也对这院中之人的处境感到疑惑。
“既然如此,你们为何还要……”
为何他们自己并未生病,为何还要聚在这与世隔绝的院子里,为一个搅弄江湖风云之人卖命?为何不去外面过自己的生活?
秦九叶觉得这些问题太过无礼,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但对方已然明白她想问什么,面上的笑容渐渐淡去,随即抬手撩起自己斑驳发丝,一道可怖的伤疤赫然露出。
“这不是被那恶疾所伤,而是被路过村镇的村民投石所伤。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出事的那一年,而是三年之后。”
三年的时间,居巢大火早已熄灭,万顷山林归于死寂,滔天洪水汇入万千湖海,但却无法抹去世人的偏见。
最可笑且可悲的是,就像她遇到的那些山民一样,这些最终得以逃出生天的人或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居巢人”,悲剧发生前他们是连城都进不去的“贱民”,没有享受过一日富足安逸的生活,没有看过一眼那金碧辉煌的神庙宫殿,却要在一朝事变后承受“居巢人”这一身份带来的种种孽障与痛苦。
秦九叶心中酸涩,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一旁沉默的姜辛儿已经开口。
“居巢种种本就是多方造就的结果,这一切从来不是你们的过错。”
熊婶随手绾了绾发丝,轻笑一声后才淡淡开口道。
“话虽如此,但当所有人都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错的时候,那些无处消解的恶意总要有人承担。我那时也不过十三四的年纪,跟着兄姐一路逃难,好不容易走山路逃了出来,却连一条船都搭不到。你可知道那些人是如何形容我们的吗?他们说我们是恶鬼的后代,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小儿都会将这一切挂在嘴边,就像谈起每日的天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