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有何指教(第2/6页)

若要小心为上,她现在便该闭上嘴巴,老老实实当个看客。

但小心谨慎不是她今晚的第一要务,她要的是关于这一切的真相,而只有搅动起更多知情者,她才有机会知道答案。

秦九叶想罢,心下已有了决断,当即顺着那七姑的话说道。

“这炼丹修仙之术、通灵降神之法已不兴百余年了,便是江湖骗子都不屑论起,何况狄墨?”

“这有何奇怪?毕竟那狄墨可是搞出过晴风散的人。此毒问世至今仍无人能解,那狄墨也算得上是个制毒的天才了……”

七姑的声音仍喋喋不休,秦九叶却有一瞬间的出神。

对方的话倒是提醒了她一件事:如果秘方一事当真同狄墨有关,对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会不会同当时推行晴风散的目的差不多?可诚如那七姑所言,晴风散已是他把控山庄中人不可撼动的手段,用起来也远比那秘方隐秘可靠得多,有何必要弄出一样不受控制、尚不成熟的“新方子”呢?

除非,这天下第一庄已容不下狄墨的野心,他要将手伸向整个江湖,而那元漱清只是开端。

相比晴风散激发人体潜能的功效,服下那秘方后尝到的甜头可好上太多了。试问还有什么比不药自愈、水火不侵更能令一个习武者动心的呢?

但是,还是有哪里不太对劲。

秦九叶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嘴唇,一字一句地说道。

“如今整个江湖都捏在天下第一庄手中,狄墨还有何不满足?何况就算他真有意搞些歪门邪道,关起门来做事岂不是更加方便?又同眼下这赏剑大会有何关系?”

七姑瞥她一眼,当她确实一无所知,便又神秘兮兮地继续说道。

“这便要说一说这天下第一庄如今的处境了。山庄所在的夷春地势狭长,纵贯东西,坐拥数条江河湖口,虽人烟稀少但也算是天堑要道。狄墨掌管山庄之余,时常协助朝廷治理水患,挣得了个好名声的同时也能偏安一隅不受叨扰,多年来同那郁州郡守一直井水不犯河水。然而这局面从前年开始便有所不同,朝廷先是以治水不力接连罢黜三名郁州郡丞,随后又派西封、平南二军驻扎附近山麓,一眨眼已是第三个年头,却并没有要撤军拔营的意思,只怕治水是假、借机占地是真,看样子是要重新将整个夷春捏在手里才放心。”

七姑说罢,对自己这一番见解推断显然十分自信,然而秦九叶却想到昨夜花船上那位丁先生说起的那段“山庄秘史”。

虽然她并无其他求证的渠道,但以她多年同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丁渺所言十有八九确有其事,所以那狄墨本就是半个官家爪牙,都城那位缘何还要费尽心思派军驻守呢?

秦九叶直觉似乎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她并不确定眼前之人知晓多少,是以说出口的话还是藏了半截。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在江湖立足至今,那狄墨不会是个蠢人,又怎会真同官家对着干?莫不是还真想占山为王了不成?”

果不其然,她话音还未落地,那七姑已然一副“你知之甚少,还是少说多听”的神情。

“你怎知那庄主便是要同朝廷作对?早有传言,说他本就是朝廷中人,说不准此次大会他便是要借机招安,而选择跟随他的门派便可顺理成章并入朝廷势力之下,往后若有不测风云,也算有所依仗。”

从这几日赏剑大会所见不难看出,狄墨在江湖的影响力绝非夸大其词,便是说这他“挟持”了整个江湖也不为过,是以那些有名有姓的江湖门派无人能够独善其身,狄墨此次借这赏剑大会要众人一个表态也不是不可能。

可当真仅是如此吗?可为何她隐隐有种直觉,那狄墨绝非轻易称臣之人。如若他从未有过半点私心,或许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便不会离开混得风生水起的官场、孤身来到这荒蛮混乱的江湖之地,又花费十数载的时间一统武林,只为将这倾注全部心血整理出的江湖绘卷双手奉到皇帝眼前。

秦九叶觉得脑袋隐隐作痛。

她对权谋倾轧、朝野争斗之类的事向来敬而远之,若是昨日没有从丁渺那里得知关于这天下第一庄的种种,她此刻听到这一番言论最多也只会附和两声。可在知晓了天下第一庄和那青重山书院之间千丝万缕的勾连之后,她才明白所谓的江湖腥风血雨不过是嵌在这襄梁山河图卷中的一笔朱砂,就算再鲜艳刺目、浸满血泪,也只是那执笔之人精心排布过的几尺局部罢了。

四周水声越发嘈杂,交谈的人声却似乎突然间消减下去,秦九叶观察着周围人的动向,嘴上继续问道。

“可按你的说辞,这天下第一庄如果本就是自家的庙,左右拜的都是同一尊菩萨,缘何还要兴师动众地来场脱胎换骨、弃暗投明的戏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