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良方(第3/6页)

秦九叶一凛,面色终归于沉静。这一刻她仿佛回到了果然居那破烂诊堂,坐堂掌柜面对求助病患时那股令人心安的气韵,自然而然便流露出来。

“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大抵都是如此的。只是有时最金贵的药,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药。其实不瞒先生,我此生还未见识过什么真正的秘方。我只知道,这世间珍贵的东西不总是闪闪发光、盛放在精致昂贵的容器里的。甘草、防风、黄芪、白术……都是最平凡不过的东西。但能治病救人,就是良方。”

她一口气说完这一通,随即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语气实在太过气定神闲,有种奸商卖药前大吹大擂、自塑金身的嫌疑。

“先生不要误会,我虽是做这药堂生意的,可说起这些,并非是要你买我的方子或是旁的什么……”

她解释的话方才说了一半,面前那听得专注的男子突然便开口了。

“姑娘年纪虽轻,但对行医问药之事的见解,当真是比许多老郎中还要通透。若是自立门户,定会前途无量,要不了几年,便可贵客盈门,金玉满堂,自成一段杏林佳话。”

饶是知晓对方言语之中多兴许半数都是客套话,秦九叶仍是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自她挂上果然居牌匾的那一刻,有多少次吃糠咽菜,便有多少次幻想过所谓的贵客盈门、金玉满堂。

但那都只是她一人所思所想罢了。已经驾鹤西去的师父向来不关心这些,秦三友心疼她却从未看好过她,金宝更是混吃等死的性子。日子久了,她已分不清那块牌子只是所谓的一厢情愿,还是时机未到但终将实现的远大志向。

而方才,是她第一次听到有人同她这般笃定地说起这一切。

她沉默片刻,再抬起头时闪烁的眼神中有些难以察觉的自嘲与落寞。

“先生所言,我铭感于心。只是不怕先生笑话,我其实早已自立门户。只是店小客少,我这坐堂掌柜也没什么名气,勉强维持一点微末生意罢了,实在谈不上什么有前途。”

面前的男子仍未移开视线,他的目光沉静而幽邃,声音似乎也是从很深远的地方发出来的。

“姑娘可有想过,似你这般的人,却生活得如此不如意,或许归根结底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这世道从未给过你这样的机会?”

他的语气很轻,说出口的话却很重,重到落在听者耳朵里顷刻间便能惊起滔天巨浪。

秦九叶不是听不出对方言语中的深意,只是从古至今、从海内到十二州之外,有人的地方,便有这样或那样的世道。这世间当真存在能让所有人都活得容易些的“世道”吗?

沉吟片刻,她缓缓开口道。

“论学识,我自是比不得先生的。我只是觉得,先生所说的世道,不过是这世间之人各出两只脚、踏出的一条道罢了。大多数时候,人是无法决定这路究竟通往何处的,就算走得不尽如人意,也只得寻着足迹、跟着旁人的脚步一起往前走。若想改变这条大道的走向,只靠一人是不够的,需得很多很多人同时做出努力与抉择才行。”

“是吗?或许你说得也有理,以一人之力行逆天之事,本就是极为困难的。”对方不等她再说什么,下一刻已话头一转,很是自然地便同她聊起旁的来,似乎他方才那番话中的某种沉重只是错觉,“秦姑娘的药堂是何名号?开在何处?改日我定亲自前去拜访一番。”

涩口的话题终止,无关紧要的闲聊继续。

秦九叶顿了顿,却并未立刻开口。

她向来不是个意气用事、莽撞任性之人,而眼下身在江湖地界,她更是加倍小心谨慎、尽量不同陌生人透露太多。可眼前之人总有种让人不忍拒绝的气质,而他方才那一番话更是令秦九叶难以平息。

她太渴望得到认可了。

长久以来,她的“认可”都是银子给的。除了灶台下那些不会说话的银角子,她没有听到过哪怕一句简短的鼓励、客套的称赞、不经意间的肯定,让她知晓她所做之事不仅只沾染着金银铜臭的生计,还是她毕生所求、令她欢欣鼓舞的远大目标。

今夜,就在未曾设想过的一刻,她终于等到了这句话。

俗话说,难得一知己,杯酒至天明。大抵就是如此吧。

她沉默片刻,终于下定决心般抬起头来。

“蔽店名号果然居,不过村野药堂罢了。丁先生沿九皋城西外那条长着野桃树的小道一路向西,穿过一道没有字的石牌坊,再路过几块有些秃的瓜田,过了村口那块长着丁香树的大石头,翻过最远处的那排木栅栏,抬头见到的第一座小院就是了。”

“莫不是丁翁村?”

秦九叶一愣,倒是有些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