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藏针(第3/5页)

然而就在此时,有什么东西一晃而过,令她的目光就这么顿住。

那是个轻纱覆面、身形高挑的婢女,离去时的步子却比旁人慢上半拍,乍看之下她的穿着装扮同其他婢女并无分别,可细瞧便能发现,她那双手始终藏于袖中,走动间像是一抹没有声响的影子。

一种莫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秦九叶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跟着那婢女的脚步移动着。几乎是下一刻,那走在最后的婢女突然便停住了脚步,随即像是感觉到什么一般,猛地转头向她所在的方向望了过来。

那是一双描了斜红、贴了花钿的眼睛,几乎分辨不出本来的模样,但那眼神却令人不寒而栗,虽只是隔水相望,却令秦九叶生出一身冷汗来。

一切都不过发生在转瞬间,不等她反应过来,那婢女已收回目光、继续向前走去,仿佛方才从未停留过一般。

秦九叶的心狂跳不止。

她认出了那双眼睛的主人,那人正是眼下官府正在通缉的要犯、出身天下第一庄的杀手慈衣针。

其实她总共只见过那慈衣针三次。第一次是在苏府问诊的时候,她与对方初次打交道,满心都在那“生病”的苏沐禾身上,甚至没有仔细看过对方几眼;第二次是在听风堂后院,对方以刺客身份闯入,她也只得远远望见一个背影;第三次便是在苏家货船上的那次生死相见了。

但有时候人总会对危险的事物多留几分心,特别若是对方曾险些置自己于死地,那即便只是远远望上一眼、听得一些模糊的声音,也能在顷刻间产生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这种熟悉并不令人感到亲切,而是带着一股寒意,好似一匹绵软细腻的绸缎中藏了一根针,乍看之下并无不妥,定睛细瞧便会毛骨悚然。

眼见那道身影就要跟随其他婢女消失在视野中,而许秋迟已不知去向,邱陵亦不知身在何处,至于李樵……秦九叶心下一阵难以自已的恐惧与彷徨,手下意识摸向腰间的药袋子,却碰到了一块冷硬的东西。

她缓缓低下头,望向腰间露出的那半块玉佩,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

她在老樟树上枯坐到天明时是怎样想通一切的?之后是如何对那年轻督护坦诚相邀的?今日又是如何同陆子参言说的?

稳了稳颤抖的手,秦九叶胡乱将那晾到一半的外裳从木架上扯下来,三两下披在身上,从小间中夺门而出。

她所在的这花船第三层两侧都以雅间做隔,除非走到船头和船尾,否则并看不到外面,眼下那慈衣针很可能已转到另一个方向,她便只能试着下到二层或一层,希望能在对方彻底失去踪迹前再确认一二。然而有了方才那若有似无的对视,难说那慈衣针是否已觉察到了她的窥探,秦九叶心下焦急,脚下步子越发快起来,却见阁道一侧的小间突然打开,几名勾肩搭背的江湖客从中走出、迎面而来。

那几人长衫佩剑、面色微醺,似乎同那听风堂后巷经常买醉的江湖汉子们没有分别。

可是在亲眼望见那画舫上的一幕后,秦九叶只觉得自己并分不清迎面走来的究竟是人、还是披着人皮的恶鬼。

风中带起一阵酒气,不等她反应过来,对方已到了跟前。

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那日在湖边同那朱覆雪狭路相逢的遭遇仍历历在目,而今夜所见种种更是深深刻在秦九叶脑中,若这三番两次的险境还不能令她警醒,她那所谓的“江湖生涯”过不了几日就要走到头了。

同这些江湖中人相比,秦九叶的脚下功夫绝称不上灵活。但她心思灵活、反应也快,余光瞥见另一小间中走出几名斟酒的婢女,当下便放缓了脚步,借势跟在那几名婢女身后,垂着头、溜着墙根,就这么同那几名嬉笑的江湖客擦肩而过。

转过廊道、穿出扇门,那几名斟酒的女婢已走远,秦九叶飞快回头望了望,确认方才那几人并未留意到自己,这才长舒一口气,随即张望一番楼梯口的方向,刚想快步冲去,冷不丁斜里冲出一个人影,一把将她抱住、连人一起推入黑暗中。

廊道尽头,江湖客们已嬉笑着走远,秦九叶呼吸急促,有些僵硬地侧过头去,随即看到了那隐在雕花隔扇门暗影之下的少年的脸。

他又换回了果然居那件眼熟的旧衣裳,脸上的神情却是令人陌生的。

他抱得很紧,几乎令她动弹不得,她费了好大力气才撑起自己那颗梳了发髻、簪了金钗的脑袋,还没来得及开口质问,对方却先一步急急出声道。

“阿姊做什么、要去哪?为什么不说一声便离开?是不是那姓丁的先前欺负过你?还是你气我不请自来、所以有意躲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