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5/7页)
小朋友一脸遗憾,他们堆的雪球太松散了,一点也不结实。
“等你们再长大一点,就能堆雪人了。”
赵想这话算是安慰,却也没有说错。一群不过五六岁的孩子,连小学都还没有上,本来也没什么力气,堆的雪球都没有压实,自然很快就散了。
“知道了,谢谢赵哥哥。”
小朋友们最喜欢赵想,因为他对大家很有耐心,面对小孩子的问题也愿意认真回答,从不敷衍。
小孩子最是敏感,因此他们能察觉出谁对他友好,谁对他们讨厌。
翟新虽然不讨厌小孩子,但是他与小孩子也不亲近,再加上时常板着个脸,小朋友们有点怕他。
所以有什么问题,他们都是找赵想询问,而不是找翟新。
“不客气。”
与小朋友们说了一会儿话后,赵想和翟新才走进家门。
“怎么比平时回来得晚了点?”
赵奶奶和赵爷爷看到孙儿们走进来,以为他们遇上了什么事,多少有点担心。
“我在门外碰到了一群小孩子,和他们玩了一会儿。”
赵想取下头上的帽子,跟爷爷奶奶解释道。
“哦。”
两位老人这才放下心来,他们没事就好。
“离晚饭还有一会儿,你们兄弟有作业的话就去做,等下我们煮好了饭叫你们。”
赵爷爷对两个孙子说道。“好。”
“是。”
二人答应下来,回各自的房间写作业去了。
赵想没有作业,或者说他的作业还在学校时就完成了。他便坐在书房的琴架后,练起了古琴。
这琴是师父一年前送给他的,并不是张家的家传古琴,而是另外寻觅的古琴。
赵想那时刚学琴,对琴还不了解,被自家师父忽悠了,收下了这张古琴。
赵想几个月前在一家新开的乐器店里,看到了和自己手上这张古琴极为相似的琴,贴的价格是三百块。
而那张琴的木料还不如他手上的这张,所以他的琴在价格上肯定会更贵。
当时赵想就想去问师父,为什么瞒着自己送这么贵的琴。
走了几步后,赵想停下了脚步。其实不用问,他知道师父的意思。
因为这张琴太过珍贵,赵想平时会很认真保养它,弹过后也会好好用琴布盖上,免得沾上了灰尘。
别说有了琴后,他随时都可以练琴,琴技更是一日千里。现在一些不太难的曲子,他都能弹出来了。
每到这个时候,张百草就感叹自己收到了宝藏徒弟。
赵想也没想到自己在音乐或者说古琴上这么有天赋,而且他还自学了笛子。
笛子是赵勇军送给儿子的礼物,赵想每天在家里不是练习琴技,就是练笛子。笛声从一开始的难听,到现在的悠扬,赵想的进步也十分快。
面对大家的夸赞,赵想装得很辛苦。
因为笛子是他穿越前就会的,这是他上学时,和自己音乐老师学习的。
笛子拿取方便,是除钢琴外他学习得最好的乐器。
原来的家里有钢琴,当然是他那对父母给买的。只有笛子是他自己买的,托音乐老师帮忙买的。
笛子不贵,即使他手上是非常好的笛子,也不过千把块钱,和近十万块的钢琴没法比。
可这是赵想自己攒下来的钱卖的,意义不一样。
哪怕他钢琴弹得不错,也更喜欢笛子。
这辈子本以为要工作后,再慢慢把笛子捡起来。没想到师父的突发奇想,居然要教他学习琴棋书画,于是赵想借着学琴的机会,又爱上了笛子。
没有人怀疑赵想,毕竟小孩子的兴趣是这样的,一会儿爱这个,一会儿爱那个。而且赵想也没有因为笛子耽误练琴。
就连张百草,除了古琴,他还会拉二胡。
是的,没看错。就是拉二胡,并且还拉得挺好。
有时候赵想在想,他师父也是个宝藏师父呢!
于是赵想用自己攒的钱,给师父买了一个二胡,让他可以没事的时候拉两下。
一个好的二胡,虽然在价格上比古琴便宜,但也便宜不了多少,二百块钱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拿出来的。
不过赵想觉得这钱花得值,因为他送给张百草的二胡,张百草说二百块是低估了。
这二胡可是用上好的材料制成的,哪怕是在封建社会,也要近百两才能拿下。
所以他这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乐器店里有不少老乐器,老板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估的价,没想到他看走眼,让赵想捡了个漏。
当然这事赵想和张百草谁也没说,主要是怕乐器店老板知道了找上门。
本来这是你情我愿的交易,乐器店老板自己看走了眼根本没理由找上门,可谁让赵想捡了个大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