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3/6页)

偶尔也会和村子里的小少年们一起去地里拔草,拔了麦子地里的草,就去油菜地里拔。年前的油菜还没那么高,因此拔草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别把它压坏了,或是当成草拔了。

拔出来的草晾干水分,就由牛棚的人过来背回去喂牛。

冬天还有新鲜的草吃,牛棚里的几头牛吃得可欢喜了,据说都长肉了呢!

赵想只要不下雨就会抽时间去牛棚,村子里的公共财产黄牛三头是在他眼皮子底下长胖的。

然而不等赵想学习更深的内容,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春节就来临了。

“阿想,你看对联贴正了没有?”

爷爷奶奶站在凳子上贴对联,赵想在地上看。

“爷爷往左边挪一点点,奶奶继续保持。对对对,正了正了。”

本来赵想要贴的,可他太矮了。虽然这几个月他吃得不错,个头也长了一点点,然而还是比同龄人矮上不少。

年纪比他小的孩子个头都比他高,所以贴对联显然不行,只能两位老人亲自上了。

想把糨糊给爷爷奶奶,看他们把浆糊抹在墙上和对联上,很快对联就贴好了。

家中的五副对联是爷爷去镇上花了一块钱买的,说实话都能割上一斤多肉了。

不过这个时候哪怕是最抠门的人,也不会计较一副对联的钱。

家中三个房间,厨房和柴房都贴上了对联,赵想跑前跑后帮忙。

家里的卫生也在两天前就和爷爷奶奶一起打扫得干干净净。

等下吃了团圆饭,他们就会烧水洗澡,一家人都洗得干干净净,再换上新衣服。

其实真正穿新衣服的只有赵想,爷爷奶奶只是换了一身七八成新的好衣服。这还是赵勇军在时给他们二老做的衣裳,只有过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才穿一下。

赵想里面还是之前做的衣服,但是外面已经换上了新衣服。衣服有点大,不过赵想把裤腿和袖子挽一下就不影响行动了。

如果不想穿几次就没办法再穿,孩子的衣服都是往大了做的。

这些先不管,先吃团圆饭要紧。

他们这里除非特殊情况,一般都是中午吃团圆。毕竟晚上油灯都舍不得点,怎么吃团圆饭,摸黑吗?

所以中午吃团圆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算是几十年后,家家户户有光亮的灯也还是中午吃团圆饭。

晚上虽然不吃团圆饭,但是大家会坐在一起玩耍。比如说打麻将,打牌,顺便再看看春节联欢晚会。

中午有肉有鱼还有虾,虽然只有四个家,但是量还挺大的。

红烧肉,清蒸鱼,白灼虾和一盘炒菠菜。

菜少归少,却装了满满一碗。

这些菜还只是一半,另一半被装在篮子里,由赵想偷偷摸摸送去了牛棚。

中午大家都在家里吃团圆饭,没有人出来,正好方便赵想行事。

“师父,碗我晚点来拿,你们好好吃。”

赵想说完把篮子往张百草怀里一塞就跑了,他得回家吃饭,爷爷奶奶还等着他呢!

“这孩子,你跑什么啊?”

张百草和牛棚的大家难得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坐在一起吃徒弟孝敬的饭菜。

“赵家的恩情,我们都要记着。”

老人对牛棚的众人说道。

“是。”

众人齐齐应道。

“可惜我们手里没钱,连个压岁钱都没办法给。”

张百草叹气,他作为师父应该要给压岁钱的。

“不急,以后补上就是了。”

老人安慰他。

“也是,以后多给一点,好让阿想有钱娶媳妇。”

另外几位大佬打趣赵想,哪怕本人没在这里,也不影响他们开玩笑。

“阿想还小呢!”张百草作为师父自是要替徒弟说话,徒弟娶媳妇可以,但不是现在。

徒弟的身体亏损太大,之前在老赵家受到了不小的虐待,如果他能平反回到京城,他还得想办法替徒弟补身体。

在身体没恢复前,别说娶媳妇,那种事连想都不能多想。

所以赵想后来不想娶媳妇,大家都觉得是张百草这个当师父的错。

有人替自己背锅,赵想当然不会傻到跟大家说是自己不愿意娶,顺水推舟地把这件事推到了张百草的头上。

因为自己害得徒弟终身不娶,张百草一直觉得亏欠了徒弟,对这个徒弟别提有多好了。

哪怕他后来又收了徒弟,但是在他心中最得他看重,最受他喜欢的还是赵想这个大弟子,哪怕后面的徒弟天赋比大弟子好,也无法撼动赵想的地位。

幸好赵想对这个师父十分孝顺,只要没有任务,逢年过节都会去看师父。

张百草没享到儿女的福,反而是徒弟的福先享受到了。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