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5页)
有句话:历史上的一粒尘埃,于普通百姓而言是一座大山。
幸好今日兆子和来求助,能挽救一些无辜之人就挽救一些。
许多福一个上头,请命,“父皇此事我去查。”
父皇要土改,阿爹每日在外头忙,好几日没回宫里了,肯定也是因为这事,他作为太子,一家人应该同进同退,俩爹这么忙,他做儿子的吃喝玩乐缩在东宫不像话。
仲珵看许多福肚子里想什么脸上都表露出来,是有些慈父感动,本来是不愿意许多福吃苦头,此时有些欣慰。
“此事交给东宫来查。”仲珵说的是东宫。也不必许多福事事亲力亲为。
许多福领命,带着兆子和回去了,路上让许凌官点人手,他自己斤两自己知道,“凌官辛苦你了,这次你来带队,事情急你带着兆子和先去长兔镇,不必问清缘由,那些衙役一概都扣住,别让死了。”
“殿下放心。”许凌官在东厂练过,这等差事小意思。
许多福大步回东宫,喊:“叫胥牧屿温良洳几个都过来,孤有事要说。”
长兔镇有了这等情况,想必盛都城附近这些镇子都有类似的。
许凌官带着兆子和要走,许多福瞥见了兆子和那一身狼狈,说:“给他一碗饭,一壶水,带着些干粮,让他洗一洗先。”
兆子和没想到殿下还注意到这等小事,感激的眼眶泛红,滚滚泪落下,还要再说什么,殿下已经走了。
许凌官拍兆子和,“跟我来,一炷香洗澡吃饭,别吃撑了不然骑马你得颠吐了。”
“谢谢这位大人。”兆子和拱手道谢,事情定下来了,他也没最初的惊惶不安,此时才注意到这位侍卫眼睛是蓝的,很是诧异。
许凌官瞥了眼兆子和,兆子和连忙低头不敢多看。
东宫前院书房中,东宫当差的班子都到了。许多福摆手意思不必多礼,直奔主题,三言两语说清缘由,又道:“温良洳,你去找书行,写直白些土改惠民政策,不要文绉绉的,百姓看不懂不识字,具体的土改政策不用写。”
“就写土改将千万顷大门阀土地分给普通百姓,百姓人人有地可种,凡是阻拦土改政策、胡言乱语污蔑土改政策,皆是造反。”
温良洳:“是。”
“王伴伴,给温大人发令牌,可自行出入宫中,事情着急了,宫门落钥也能进来见孤。”许多福道。
他搬到东宫,内务所就制了一批令牌,东宫是有这个权限的,就跟东厂一样,不过许多福自诩好老板,从不让下属加班,他自己都恨不得上学迟到早退天天摊在软榻上吃瓜,以前东宫是没什么活干的。
这就是清水衙门,每天在东宫喝茶下棋画画,替太子写写文章做做作业——太子还得再自己做一遍。
王圆圆送上令牌,温良洳拿了后便出宫办差。
“胥牧屿,你带何通去盛都附近这些镇,带上人手,稳定情况,注意安全。”
“文而旦,你当后勤,将孤今日说的都整理出来,他们日后往来,实践得什么更好的经验、吃了什么亏也都记下来,写了折子往内阁递。”
“是。”文而旦严肃恭敬道。
而后就各忙各的。许多福一通吩咐完,王伴伴提醒:“殿下该用午膳了,今日吃凉面。”
天气一热,许多福就爱吃凉的,但御膳房不敢天天做凉的相关的,隔三差五的来,今个吃凉面,许多福该高兴,此时却长长叹了口气,说:“伴伴,这明明是好事,唉。”
对百姓而言是好事,但对大门阀来说那就是掏人家老底。
王圆圆见殿下愁眉不展,也心急,但他对政务一窍不通也不知道怎么哄殿下,便说:“时日还早,不然请严少爷来一起用膳?”
“这个点了,严津津肯定吃完了午睡,算啦别吵他了,我自己吃,叫膳吧。”许多福道。
王圆圆高兴,吃饭就行,殿下一吃饭什么不痛快都忘了。
果然凉面上来——十多样浇头都装在小碟子中,光是面条主食就有四份:杂粮面,粗细不等,还有米粉米线,都是过了冷水的,碗底一小口,能让殿下多吃几个口味。
碟子小碗摆了一桌子,许多福一看来了兴致,说:“先来一碗麻辣牛肉丁米线。”
“我还要鸡丝凉面,放点韭菜花,多来一勺醋。”
御膳小太监闻言给殿下拌面条放佐料。
许多福一连吃了十多碗,真不是他能吃,而是面条米线就一口,吃了十多碗才七七八八饱,于是不吃了躺床上睡会,睡前还在想:早知道就叫严津津小同学来吃饭了,凉拌面条米线真的好香。
崇明大殿那儿大锅灶到底比不上他的膳房。
又想:不知道兆家情况如何,希望那些人听到他的名头能收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