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假正经,真洞房(第3/7页)

王君瑶以为林遇梵才新婚就被冷落正闷闷不乐,她忙开解:“之敖就是事情太多太忙了,他回海城这段时间,都没在家完完整整休息过一天的。不过也没办法,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想帮忙也帮不上。遇梵你就多担待,等我们去了港城就好了,那边帮他做事的人多。”

林遇梵知道王君瑶误会了,她笑着解释:“他事情多,我努力不拖后腿,家里有什么事情要做的,妈你尽管吩咐我来做。”

“家里也没什么事,就是忙完你们的婚事,接下来要准备去港城的东西,这一去的,恐怕以后也难回来一趟,我们是能带的都带上,没办法带上的,就都处理掉。”

到了一楼餐厅,就她们婆媳二人吃早饭,赵立翔昨晚闹腾了半宿,估计没那么早起来。

这个家人口简单,人际关系不复杂,这倒是林遇梵最喜欢的一点,不像老二房挤挤攘攘一大家子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吃了早饭,她在花园里走了几圈,之后便回房收拾东西,听见隔壁的门响,她才拿了份早就准备好的报纸也打开了房门。

果然一开房门就看见了赵立翔。

赵立翔看见她有些尴尬地咳嗽了一声,他也没叫她大嫂,只说:“早。”

林遇梵笑道:“十点了,还早啊,你们报社不用上班吗?快去吃早饭吧。”

“我中午才上班。”赵立翔有些不好意思,他先下楼去了,林遇梵则跟在后面。

他去吃早饭,她则在客厅看报纸。

赵立翔也就吃了半个米糕,便走过来,见她在看他们的报纸,“我昨天请假了,今天报纸上没有我的稿子。”

林遇梵:“你们报纸的社论都不错。”

“你喜欢看谁的社论?”

“秦海还有苏一白,我都喜欢。”

据林遇梵了解,《光明日报》就这两个主编在负责,而且两个主编关系并不好。

不过她主要是想了解秦海的信息。

没想等她还细问,赵立翔主动说:“这两个人文笔是都不错,但都不是好东西。”

“他们怎么不是好东西了?”

“表面上都是好人,实际一个个都是伪君子。”赵立翔就把这两人为了上位,为了坐上报务主任,暗地里互相倾轧的事跟林遇梵细细说了一遍。

林遇梵带着普通读者的好奇,跟赵立翔闲聊,她合上报纸,轻声问:“那你觉得他们两个谁能上位?”

“秦海更阴险一点,他跟社长关系比较好,不过他三哥在抗日时期当过汉奸,他虽然明面上没有,但没少捞好处,我更讨厌他。苏一白这人虽然风流又小气,但起码没有卖国求荣。”

又聊了会儿,林遇梵想了解的信息基本上都了解到了,她正想着结束话题,电话铃声适时响起。

女佣接了电话,“大少奶奶,找你的。”

林遇梵起身去接电话,是孙敬喜打来的,问她下午要不要一起出去喝茶。

以前孙敬喜不轻易打电话找她,因为老二房的电话机在大爷屋里,她不方便去听,不像现在这样,随时有什么事直接电话就可以沟通,不用丫鬟们去跑腿传话。

林遇梵想在家写点文章,便拒绝了喜姑,只说:“下午婆婆这边好像还有事要忙,改天吧,改天我约你。”

孙敬喜本来也没什么要紧事,只是想给她介绍个港城的朋友,她问:“你还习惯吧?之敖在家吗?”

“他一早出去了。”

“他明天就回港城?”

“应该是。”赵之敖没跟她提起回港城的事,都是王君瑶说的。

孙敬喜也没再多说什么,只叮嘱她:“你们才新婚他就离开,你就多顺着他的意,让他回去港城也忘不了,天天惦记着你。”

林遇梵被逗笑了,她也不好跟喜姑说他不行。

周围也没其他人,赵立翔又上楼去了,她才说:“他只要把承诺的房子给我就行,我没其他要求,也不劳他惦记。”

“就这点志气。”

姑侄俩聊了会儿才匆匆挂了。

*

中午补了一觉,林遇梵起床后便把之前写的文章拿出来修改誊抄。

她是左撇子,不过小的时候被长辈硬逼着用右手使筷子和写字,所以她现在是左右两只手都能写。

今天特意用左手写,主要是避免被认出字迹。

才抄完就听见楼下有女孩清脆的声音,她透过窗户,看见李二奶奶拉着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在花园里说话。

那中年妇女是赵之敖的二婶刘芳,少女是刘芳的女儿赵景秀。

林遇梵把誊抄好的稿子塞进信封里,信件寄到光明报社,收件人秦海。

她这封信跟举报无关,里面只是一篇她写的抗日题材短篇纪实文章,只署了笔名“四木”,没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