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议事(第3/4页)

启贤帝亲自下来,跟尹秋枫他们握手,打了招呼。

这又让其他使臣震惊了。

毕竟是一个帝王啊,如今还是他们周边几国最强大的国家的帝王,居然这么礼遇这几个外来客,甚至还有刻意放低身份的嫌疑。

不过,他们再一想,大禹如今为什么这么强大,都是这些外来客给大禹带来的,他们也能想得通了。

启贤帝单独给他们准备了座席,“三位贵客请入座吧。”

启贤帝,一个封建社会的帝王,能给他们这么高的待遇,他们也不能不识好歹。

徐泽为首,“大禹陛下客气了,还请陛下上座,我们今日旁听就好。”

不干预他国内政,是咱们华夏的传统美德。

就是听听,今天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嘿嘿。

他们的态度,也让启贤帝安心。

他其实偶尔就担心这些外来客不给面子呢。

这么多大臣,还有外国的使臣看着,那他多没面子呢,他好歹是个皇帝呢。

但是幸好,这华夏过来的人,都十分有分寸,从来不对他们的政务指手画脚。

这样就很好。

尹秋枫他们还真就坐到旁观席位上了,一直也不说话。

就听着大禹跟其他国家之间的交锋。

别说,看得还挺过瘾的。

比电视剧里的权谋好看太多了。

尹秋枫大概还是有些单纯的,没有接触过太多类似的事情。

但是徐泽却在旁边小声解释了一句。

“他们每一句话,可能都带着八百个心眼子。”

黎砚也道:“比如,这个国家的使臣说,他们愿意成为大禹的附属国,但是大禹也得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从民生到军事。”

尹秋枫若有所思。

民生嘛,大概就是这段时间大禹的朝臣,去办事处那边交换了有些适合大禹的政策问题。

尹秋枫从前都没想过还能这么玩儿,他之前大概都是能给予一些技术和物资上的支持和交换。

政策问题,主要是他就一个人,他脑子有限。

顶多是根据自己的历史,偶尔能跟陈凌霄和太子他们聊几句,谈不上交换。

现在的小团队,那可是智囊团啊。

要什么样的政策,他们都应该能商量想得出办法。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其他的使臣也明白这一点,眼神里都带着遗憾,别看这杂货铺的老板平时笑眯眯的,对谁都很和蔼的样子。

但他背后的团队,一个人就能顶他们十个朝臣了。

有了他们,大禹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智囊团啊,听说大禹也只需要付出一些动植物,还有一些不算要紧的东西。

实在是太羡慕了。

他们这些时日,也偷偷派人去接触过,想要挖墙脚,结果人家根本不接招啊。

也不知道大禹到底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好处。

他们当然不会明白,尹秋枫他们的小团队,就算穿越千年,带到一个对他们来说十分原始的世界,是找不到归属感的。

华夏,永远在他们心中。

大厅上的交锋还在继续。

民生除了政策,那就应该是粮种的问题了。

说个很实际的问题,这毕竟就是吃的,土豆红薯玉米,都是能直接当种子的。

大禹这边,就算是要拒绝使臣的提议,这些种子,也总有一天会留不住的。

就说,这些人偷偷派人去人家农民的田地里挖走两颗,偷偷带回国。

这粮种,本就高产量,他们自己再进行培育,过个两三年,也能在自己的国家推广开了。

所以启贤帝就直接没有拒绝,要粮种,那就给好处。

至于成为大禹的附属国问题,其实对大禹的好处并不算太大。

所以还在交锋当中。

至于军事方面的支持,大禹就更是不可能了。

军事,现在指的是什么?

一个就是军事训练。

之前陆湛去给大禹的将士训练了一个多月,如今颇见成效,而这些被陆湛训练过的将士,也会陆陆续续分配到全国的军营里,去给其他的将士们训练。

且先不说未来的训练。

就说现在盛京的城防营,训练效果就十分不错,这些使臣走在大禹的街上,随时都能看见身姿挺拔,严守纪律,令行禁止的巡逻士兵。

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具冲击力的。

就像当初大禹看电影里,看阅兵纪录片一样。

这个问题不是很大,对方给出的条件很丰厚,启贤帝大概有些意动。

但是,就连尹秋枫都看得出来,这些使臣的目的,大概还是火药。

这就不可能了。

尹秋枫听太子说过,知道火药配方的,就那么几个人。

为的就是严防死守,不让配方流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