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年后(第3/4页)
许娘子是过过苦日子的,知道苦日子难熬,自己吃不上孩子还张口等着的日子她再不想过,更不想让女儿也这样。
还有,许娘子还担心李丰收有别的心思,崔家有铺子,那时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二丫在老铺子里,铺子也是她管事,万一李丰收惦记崔家的家产怎么办。
李丰收这些年花在二丫身上的钱可以还回去,许娘子不能因为这些就把女儿夹过去。
把东西算了算,数了二十两银子放荷包里,许娘子找了李丰收一次。
说不想女儿跟着他受苦,二丫虽然动心,可性子柔和,大事上肯定听许娘子的,便也跟李丰收说清楚了。
二丫是伤心了几日,人也瘦了,可为了女儿以后,许娘子愿意做这个棒打鸳鸯的人。
再说这事传出去也不好听,是她考虑不周了,可那会儿二丫十一岁,年岁也小,想着李丰收干活麻溜啥都能干,却没考虑过这方面。
李丰收没要钱,主动辞了铺子的活,和许娘子说要去远一点的地方试试,若他能让二丫过上好日子,那请许娘子再考虑他,若是不成,他也不再打扰。
然后他就南下闯荡做生意去了。
许娘子只当这是年轻气盛说的话,也没往心里去,谁知道李丰收什么时候回来,难不成还让二丫等着他?
可两个月后许娘子又收到一笔银子,再后来不时有人往家里寄钱,陆陆续续的,许娘子这才猜是李丰收。
每回赚了钱李丰收都把大头寄给许娘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既然他能证明,许娘子也就点头了。
不过直到后头二人亲事定下,崔如英才知道。
她当时还以为李丰收不想干了,直接回家去了呢,怪不得那时二丫为他说好话。
但崔如英不知道李丰收做生意赚钱了,定亲的时候她还问许娘子,李丰收是人好不假,可家世不好,他穷呀,让二丫嫁过去那不是把二丫往火坑推吗,贫贱夫妻百事哀这话难道没听过吗。
谁知道这些许娘子早就考虑好了,她和崔如英说,这两年李丰收断断续续寄了三百多两银子,还愿意入赘,既然二丫也愿意,她这个做娘的还能说什么呢。
而且两个女儿并不一样,说到底家里这几年赚的钱、做的生意都是崔如英带来的,要是没崔如英,也没这样的日子。
崔如英嘴巴好使说话好听处事圆滑,在哪儿都吃得开。而二丫的性子虽不像从前那般软得跟面团似的,可依旧文静柔和。
真要高嫁,没准儿到婆家还受欺负,到时娘家什么都不知道,想给做主都没办法,那还不如嫁给李丰收呢。
李丰收的确家里没人,可这样也不用担心怎么跟婆婆相处,如今他也能赚钱,对二丫也好,有许娘子和崔大山盯着,出不了岔子。
至于外人说什么有儿子还招赘,许娘子不怕人说。
崔如英那会儿年纪小,也管不了这么多,不过她也能盯着,不怕李丰收欺负她二姐。
因为是招赘,两人如今也在家里住着,多是白日出门干活,晚上才回来,相处得少矛盾口角就少。
还是那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有钱了矛盾自然少了。
崔大郎十六成亲,二丫十五岁成亲,在这个时代算是正常,不过崔如英没想过自己太早嫁人,从没考虑过这些。
偶尔陆云蓁问她想嫁什么样的如意郎君,她也就当玩笑听了。
今儿和楚玉珠喝完茶,崔如英就回家了。
楚玉珠今儿和她抱怨,她娘比她幼时还娇纵过分,那会儿发现她能做生意看账本,就慢慢把家里的生意交给她管了,哎,嘴上夸她夸得可好听了,等楚玉珠发觉不对,孙惠茹已经每日赖床不起,万事不管喊都喊不起来了。
着实令人讨厌。
崔如英听完哈哈大笑,这五年来玉珠也变了不少,从当初那个小娘子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女郎君了。
至于自己,崔如英坐在妆台照着铜镜,她把头上首饰拆了挽了个简单发髻,又换了身轻便衣裳。
她觉得自己倒是没什么变化,大抵是日日看,所以不觉有不同之处。
非要说,那就是荷包更鼓了,田契地契更厚实了。
这都过去五年,哪怕她没做别的生意,有酥饴斋和小火炉和烹鸡酌酒顶着,每个月就能到手四五百两银子,五年下来也有两万七千多两了。
刨除开销,那还是小钱,依旧还有两万七千两。
这些钱自然是拿来买田置地,她如今在城东有两间铺子,城西也有一间,庄子三处宅子两处,还在江南置了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