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会侯府(第3/4页)
许娘子:“还有,买宅子是要紧事,得存钱。”
崔大山:“放心,我不瞎花的。”
这个月抛去花销,还剩四十四两三百多文钱,铺子里还有周转银子三十多两,这钱全是存的。
崔大山藏了好几个地方,家里的地方都不够了,甚至连鸡笼子下面,崔大山都挖坑藏了十几两。
家里钱多,也有烦恼,崔大山每日出门都得好好锁门,崔如英看她爹常常鬼鬼祟祟的,就道:“爹,去钱庄换银票吧。”
这个时代银票也能花,一两、五两、十两面值不等,不过崔如英也没见过,只是听说。
到时候也能换成银子,而且更好藏。
其实再往前个一百多年还得交保管费,现在不用,但也没有利息一说。
崔大山:“那也成。”
换成银票贴身放着,或锁在哪个屋子里,包好埋在地下,小小的,比大把大把银子好放。
崔如英这个月没去侯府,自然拿不到赏钱,她兜里的银子还是四两,不过总从崔大山这儿拿钱,许娘子也给她过,一回攒个十几几十文文,拿了好几回了,终于攒够了一百文钱,还余十二文零钱。
这个钱崔大山不知道,许娘子知道是知道,但没要过,估计觉得她花销大,手里也不剩多少钱了。
家里的生意,她想攒点钱,真是难如登天呀。
不过若算上那对银镯子和耳钉,钱还能再多算一点。
崔如英打算三十上午回侯府,下个月月初学堂就开始上课了。她能来侯府,多亏了陆云蓁,不能赶在上课的头一日才回去。
回去之后帮忙做些吃食,也算报答让她读书的恩情。
这些日子,就在家里做做菜喂喂鸡,打扫打扫院子,偶尔也会出去看看宅子,看别人家的大宅子,才有劲头琢磨新菜样。
不过一个多月,崔如英也没琢磨出什么来,要顾着多数客人的口味、利润、好做……实在是难。
就这么一日一日的,好像某日晚上,睡觉就要盖薄被子了,天一下凉快了,这夏天总算是过去了。
话说安定侯府是不愁过夏天的,一来府上主子不愁用冰,室内凉快得很,二来府上花园,在湖畔乘凉,很是舒服。
日子过得的确快,陆云蓁就一边管事一边带孩子,偶尔去湖边转转,抓空出门赴个宴,眨眼间就过去一个多月了。
这些日子倒也自在,长房不多生事,接人待物管家理事,让陆云蓁的性子越发稳重大气,极少喜怒形于色,不过今儿从正院回来,她的脸色有些阴沉。
今天正赶上安定侯休沐,早上去正院请安时安定侯也在。
长房的赵婉芝当着安定侯的面儿献上了一张方子,说是从西洋传来的染料方子,染出来的颜色好看极了,若是用在府上布庄,那必然能让布庄生意更上一层楼。
这般为侯府打算,让安定侯大喜,连说了几声好,“你为府上考虑,不错。”
虽然安定侯这么说了,但是没要方子,毕竟没有哪家府上占着儿媳妇的方子,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也不好听。
但赵婉芝执意要送,方子也没带回去。
安定侯让钱氏先收着,看他那样子,怕是要因为此事,让赵婉芝管家事。
这也只是陆云蓁的猜测,毕竟无事不起早,赵婉芝弄来一张方子,必然是有所图谋。
不然为何会献宝,真为了侯府打算,那陆云蓁可不信。若陆云蓁自己有,肯定当嫁妆,这可还没分家呢。
可赵婉芝没说什么,安定侯也没说,陆云蓁若先和钱氏说,倒显得她小气了。
陆云蓁想再等等看,谁知第二日钱氏就差人请她去正院了。
钱氏向来性子温和,不愿意理会内宅事,这会儿愁眉不展,对陆云蓁说道:“昨晚侯爷跟我说,长房毕竟是长房,这回又献上方子,侯爷说这方子能让布庄利润翻一倍不止,就想着把布庄交到你大嫂手里。”
赚多少钱都是公中的,只布庄让赵婉芝管,其余的,还是陆云蓁打理。
陆云蓁管着府上大小事,自然知道布庄生意赚钱。
布庄城南一处,城西一处,其他城内也有,南销北送,算是府上最赚钱的生意了。
如果只因为一张方子就让赵婉芝管事,陆云蓁并不乐意。
陆云蓁道:“如今布庄是我管,如果真让大嫂接手,恐怕日后也难再插手。而且这生意真如她所说极其赚钱,长此以往,恐怕别的生意也得盯上。”
钱氏就是发愁这个才请陆云蓁过来的,“可这方子也不能白要,若不答应……你是不知道,长房都打包票了,有了这张方子利润能翻一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