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二合一(第3/5页)
崔如英笑了笑,“也就学了些皮毛,赵叔喜欢就行。”
赵掌柜肯定喜欢,谁不喜欢好吃的。
刘婶儿中午也回去了,不过也就回去半个多时辰了,一会儿还得过来,准备晚上用的东西。
多涨二百文钱,可不是白给的,不比在前头干跑堂轻巧。
下午崔大山就在铺子,崔如英回去补了个觉,下午过去做包子,做好了又跟着崔大山送了一趟。
书院饭堂要的酱肉包子酉时之前就得送去,照样多做了几个。二人去送包子时,铺子也就开门营业了。
厨房还是刘婶儿和二丫忙活,崔大山送完包子也能干,不过今儿不成,他带着人过来,在院子里砌了两个简易灶台,又跟铁匠铺子订了两口大铁锅。
搭灶台耗时,等不起,不过简单的也花了不少钱,铁锅一个二两,灶台加起来快一两,这就得花五两银子。
不过搬走了锅能拆走,又是为了铺子,花点钱也不算啥。
但家里用钱地方多,崔大郎去书院、这半个月卖包子先搭进去的本钱,还有打锅的钱,差不多把上个月铺子赚的全花光了。
这个月的还不想动,崔大山私下还跟崔如英说:“你这回去问问你娘,手里还有闲钱吗,每个月月初盘点,铺子里钱不好动。”
崔如英没说自己这儿还有四两,“那我回去问问娘,上回娘也问着,问家里缺钱不,没准儿娘过两天自己就回来了。”
许娘子马上要看夜里了,她惦念家里,肯定想回来一趟。
崔如英估摸着,家里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开始摆摊赚了十几两,但都投进铺子了。
铺子租金押金先付的,加一块儿七两二钱,置办东西也花了几两。
铺子十九开业,上个月干十二天,赚了近十两银子,崔如英又带回来五两。
这给崔大郎交束脩、饭钱、住书院的钱差不多三两银子,还有半个月给饭堂送包子的本钱差不多八两,再有打铁锅五两银子,加上平日里的花销,加一块儿这钱还真不够用。
若非不够了,崔大山也不会开这个口,他勒紧裤腰带也能省省,可没钱咋省。
不过下个月就好了。
崔大山点了点头,要不是跟书院定的,他还真不放心。
简易灶台砌上,还得晒个两三天,那会儿铁锅正好也到了。
崔大山又忙着做蒸屉,竹条编的蒸包子最好,这个得赶着,不然等崔如英一走,他一个人还真忙不过来。
明儿十六,崔如英再跟着做一早上包子,晚上就不管了,她得回侯府。
明天一天她想四处转转,最好把人给招到了,不然铺子忙活不开。
人牙子那儿也可以去看看,大户人家买人,市井少有这么干的。而且买人贵,家里现在也没钱,先看看能不能招到。
招人这事儿看缘分,刘婶儿是因为两家亲近,再招也难找到这么合适的。
崔大山他们招的赵掌柜,干活算账倒还成,就是性子市侩,若非有侯府压着,非得把铺子卖了不成。不过这几回看铺子好,勤快了不少。
崔如英觉得干跑堂的年轻机灵最好,不过这活儿给的钱不多,年轻机灵的都去当学徒去了,想着学个一技之长。
崔如英想,要是实在招不到,可以看看家里那边的婶子,找个手脚麻利的。像崔大山这么大的男人就不行,性子老实的干不来,圆滑的有主意着呢,崔大山上午不在,崔如英不 放心铺子。
婶子最好,性子和善的,多教几次也无妨,在前头干活也不怕啥。
小娘子不行,啥样的客人都有,调戏个一两句,崔如英年纪小不怕,刘婶儿是性子爽利也不怕。
但像二丫这么大或是再大一点儿,那就不成了。
崔如英不禁想,做生意可真不容易呀,啥都得顾虑到了。
次日,崔如英又早起做包子,一回生两回熟,今儿比昨天还快一点儿。
做完紧赶着送去,过了第一天的新鲜劲儿,崔如英就觉得累了。
崔大山也觉得累,但月底就给钱了,送一天快一天。
崔如英也盼着月底放假了,要是能赶上她肯定回来一趟,去收钱可是好事儿,要是崔大山高兴,没准儿还能给她点儿。
送完包子回家睡了回笼觉,崔如英也没去铺子吃饭,自己蒸了个鸡蛋羹,把家里收拾打扫了一通。
家里都忙着做生意,早出晚归的,地上桌上落了一层灰。就算有心打扫,也没那个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