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过节(第3/4页)
楚玉珠七岁就懂事儿了,可楚玉琳呢,今年都十四了。
还不是因为三房有了儿子,这才着急了。这会儿夸楚玉琳,有什么可夸的。
楚玉珠的变化的确是日新月异,安定侯很是欣慰,他和黄先生是故交,黄先生常常夸赞她。
今日家宴,这样看着也比从前懂事听话了许多,端庄大气,有世家贵女的样子。
云小娘闻言暗自皱了皱眉,但她们这些妾室是坐不得的,岁数也不小了,却还站着在一旁伺候,连话都说不上,只能干着急。
云小娘给安定侯夹了块鸡汁豆腐,“侯爷,尝尝这个。”
赵婉芝哪能听不出来这对妯娌一唱一和的,她道:“这上头还得向两个弟妹学着点儿,不过都说三岁看老,这话也不全对,不过做父母的,都是盼着孩子好。知道玉琳上进我难免高兴失了态,让诸位见笑了,我自罚一杯。”
陆云蓁抿了抿唇,她觉得赵婉芝的确算得上不好对付,她可争可退,什么话都让她说了。而且十分之不要脸面,有时陆云蓁都不屑于和她争辩。
连陆云蓁都觉得她一副慈母心肠,可真的慈母心肠,又怎么会那样教导孩子。
陆云蓁看了眼钱夫人,钱夫人神色看不出喜怒来,可陆云蓁能感觉到钱氏有些不耐。她又不动声色地看了眼安定侯,安定侯是最吃这一套的,摆了摆手道:“一家人说这些做什么,今儿端午,团聚的日子,云娘,你们也坐下吧。”
陆云蓁都想问问楚庚元,这副惺惺作态的样子,男人是真的看不出来吗?
也许看得出,但偏偏就喜欢这副样子。
楚玉珠如今只是坐得住,但心里也觉得烦,可还有更烦的呢,今儿楚玉娴一直姐姐姐姐叫个不停,出门之前输入叮嘱过,不应还不行。
她想如英了,这会儿如英应该已经回来了吧。
一顿家宴过了酉时才结束,真正高兴的只有安定侯一人。这会儿过了酉时,陆云蓁一回来,田娘子就和许娘子换了职。
许娘子回屋之后,正见崔如英笑盈盈地坐在床边,等着她吃饭呢。
许娘子道:“啥时候回来的?”
崔如英道:“你们去正院之后没多久我就回来了,那会儿听秋月姐姐说你们刚出去,没多大一会儿呢。”
许娘子锤了锤腰坐下,“哎,今儿人可真多,我都不敢多抬头。”
她是奶娘,只管照顾璋哥儿。饭桌上那群人说话也没听太懂,就觉得这么大的侯府,人是真多,丫鬟也真多。
崔如英站起来给许娘子捶肩,“这么大的宅子,肯定很多人的。”
听燕归堂的丫鬟说,安定侯子女多,五子三女,这还只是养大成人的。
人多也就意味着事儿多,大事小事,各种杂事。
好在许娘子只是奶娘,不是府上的丫鬟。
许娘子长舒一口气,“人多人少也和咱们没关系,今儿生意咋样,对了,今天端午,还给了节礼。”
许娘子得了一两银子,她摸出来一两,“这是给你的。”
崔如英诧异道:“还有我的?”
许娘子:“哪回少了你的了,三娘子对你好,什么都想着你的。”
满月、洗三,还有这回端午,有许娘子的就有崔如英的。
崔如英笑嘻嘻地收下了,“真好,娘,家里生意还挺好的,就是今儿中午都在家里吃团圆饭,但是晚上生意不错,早早就有客人过来。六丫长大了点儿,大哥初八去书院,对了,娘你看我耳朵!”
许娘子看了看,“耳珠?”
崔如英她笑着道:“对呀,好看吗!”
许娘子道:“哪儿来的?”
崔如英道:“我央着爹买的,还给二姐买了个钗子,花了不足一两银子。娘,这不是端午吗,我想着二姐在家里那么辛苦,就求爹买的。我还落了一对儿,可真好。”
许娘子笑了笑,“买点儿首饰也好,旁边就是首饰铺子,该早买的,也怪我没想到这个。”
二丫也大了,总在铺子帮忙,崔大山是男人,肯定照顾不周,许娘子又在侯府,多亏了有崔如英在。
一个钗子一对耳珠花了不足一两银子,那肯定是钗子贵,当妹妹也是有心了。
可一想崔如英都记得这些事儿,她这个当娘的却不记得。
许娘子心里有些不得劲儿。
崔如英往许娘子怀里钻了钻,“哎呀,我想着不就是娘想着,这才多大的事儿呀,二姐可高兴啦。”
许娘子笑了笑,“高兴就好,好了好了,多大了还腻人,一会儿快吃饭,咱们娘俩也过个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