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加更二合一(第4/5页)
杂七杂八零零散散的钱再加上,今儿中午家里赚的不足一两,不知晚上生意如何,怕是没中午这么好,但应该能有一半客人吧。
崔大山也说不上这个跟摆摊哪个好,但是不用在家里吵着邻居,也比家里地方大,东西更是齐全,赚得好像还多那么一点儿。
刚开半日,崔大山就觉得比摆摊儿好了。
再说了,摆摊儿起大早,这还多个铺子,虽然不是自家的吧。
还有晚上呢,也能赚钱,想起晚上还得卖,崔大山就道:“我得赶紧刷碗去,晚上还得用呢。”
这也是比摆摊辛苦的地方,摆摊要么拿油纸,要么客人来买包子带着自家的碗盆,根本用不到碗筷。
但是开铺子碗筷不仅要买要刷,还要刷得干净,毕竟是给客人用的。
二丫道:“我也去刷,俩人还快一点。”
大郎道:“三丫,你把钱收好,我把桌子擦了,地上扫扫拖拖。”
这人来人往,踩得还挺脏,这是铺子的门面,打开门一看就能看到,要收拾干净才行。
一会儿还得买肉,准备晚上的包子馅儿。中午的包子馅儿虽剩了些,但后家里人饿极了,吃饭的时候全做了,吃不完的都给刘婶儿带走了,下午再做得去买。
崔如英打算下午看看,没什么事儿她就回侯府,明天还得上课呢。
不数钱了,忙活一会儿崔大山就觉得累来了。早起要买肉,虽说不用像卖早饭那么早起,可一早也得过来忙活,一上午悄然而过,中午开业做包子,客人走了收拾好歇一会儿,又得准备下午的东西了。
不过崔大山心里惦记着把儿子送去书院,心里就有一股子劲儿。
崔大郎现在是不咋想读书的事了,读书好,能做生意也好,他是家中的长子,该为弟弟妹妹们撑起一片天。
父亲母亲都辛苦,反正他也长大了。
不过崔如英给他带的书和字他每日都看,不是为了日后去读书,只是觉得,能认些字有好处。
就比如铺子墙上挂着的画和字,自己会了就不必请别人。若是他们兄妹能写得一手好字,连门匾崔大山都不用请人来写。
下午崔如英给帮了帮忙,然后就回侯府了。
离开好些天,到了侯府先和李嬷嬷说一声,然后去见了陆云蓁,感激她来捧场照顾生意。
陆云蓁对着崔如英笑了笑,“哪里,锦月说了,多了好多包子,你这是做生意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老是这样,生意还做不做了。”
崔如英道:“喜事儿嘛,都高兴,燕归堂的姐姐们对我照顾良多,我心里也感激。更感激三娘子,只是可惜,三娘子今儿没过来。”
陆云蓁:“今儿是有事儿,不过听锦月说铺子人不少,还是味道好,回头再吃的客人多。恭喜呀,有个铺子比摆摊儿好的。”
崔如英道:“生意是还成,而且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头一回做生意,也是胡乱做的,还得多向三娘子学习。”
陆云蓁嫁妆铺子就有好几间,生意也不错,本来想着当初崔家找铺子的时候租一间给他们,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刚开始做生意,还是让他们自己来,帮崔家不能帮太多。楚庚元有些话说得不错,崔家夫妇老实本分,崔如英机灵聪明,再加上有那么些吃食方子,发家是早晚的事儿,正所谓救急不救穷。
陆云蓁道:“你做得已经很好了,只可惜今儿有事,不然一定得去看看。”
崔如英没问啥事儿,陆云蓁也没说,今儿学堂没上课,楚玉珠得知崔如英请假,也请了假。
不过往日都是说不来就不来,能请个假已然算是不错了。
趁着黄先生没上课,上午陆云蓁去黄家登门拜访,送了礼物,托黄先生帮忙给崔如英改名字。
本来黄先生还推拒了,说名字是长辈起的,他起个小字尚可,但改名字实在不妥。
陆云蓁就把前因后果说清楚,许娘子夫妇没读过什么书,家里孩子就按着顺序叫的。
崔家有崔大郎,李家也有李大郎,王家还有王大郎王三丫,这样的名字和父母期许并无关系。
倒不是说不好,只是何必要叫一辈子这样的名字。
崔如英读书好,改个名字也无不可,况且如英二字是寓意好,并非胡乱改的。黄先生亦是长辈,况且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既为师长,改个名字也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