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去学堂(第2/4页)
侯府的先生,一年束脩才二两银子,不算多。况且,陆云蓁总给赏钱,算下来也没花什么钱。
二两银子估计还是少要的,别人哪儿有这样的机会。
若是三娘子想把女儿留在侯府,她肯定不会同意,但读书是好事,她也不想困着女儿,把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推出去。
不过许娘子还是忍不住嘱咐了几句,“三丫,既然有这机会,就该珍惜,好好读书,听话些,不懂的多问,如果是实在读不好……”
真不是这块料子,那白花这个银子作什么。
崔如英笑着接话道:“如果读不好,女儿就不读了,咱们家守着包子摊,日子也很好过。”
若真读不好,一直耗着岂不是浪费银子,非要学大户人家女儿读书作什么。
许娘子闻言摸了摸崔如英的脑袋,“你能想通就好,等我问问三娘子都需要什么,纸笔这些,书用什么书,也给你置办一套。”
崔大郎读过书,但时间久远,许娘子也不识字,早就忘了。
崔如英抱着许娘子的胳膊,“娘,你真是太好了!”
*
而另一边陆云蓁办事利索,直接在钱夫人来燕归堂看璋哥儿的时候跟她提及了此事。钱夫人几乎日日都来看孙儿,孩子还小,自不会一直往正院抱,离得也不远,就算远她也乐得跑这一趟。
孩子抱进屋,钱夫人温柔逗着,倒是一片和乐。
陆云蓁看了一会儿,笑着把想让崔如英去学堂的事说了,“母亲有所不知,这孩子聪颖伶俐,儿媳坐月子这些日子,她帮着做了不少吃食,儿媳实在不忍她只做这些,什么都不懂,一辈子就这样埋没了。所以想求母亲,让她跟着大房和二房的女儿一块儿读书。”
这算不得大事,反正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再多一个而已。
陆云蓁刚生了个儿子,安定侯很是喜欢,钱夫人不会连这点事都不答应,她拉着璋哥儿的小手,“都由着你。”
这对钱夫人来说委实算不得什么大事儿,让儿媳高兴一点儿,读个书又如何?便是日后都在府中住下也无碍。
况且读点书,性子也能稳妥些,省得举止粗俗上不得台面。
钱夫人应允,这事就定下了。
如今府中的事还是钱夫人在管,只不过很多小事交给了身边的几个嬷嬷。大房的女儿楚玉娴要去启蒙还算一件大事呢,赵婉芝甚是上心。
就盼着女儿能给二房的楚玉珠比下去。
谁知道三房也来凑热闹。
怎么着,儿子还小不能来,奶娘的女儿也非要塞来?
赵婉芝不悦,一个奶娘的女儿,什么身份,也配跟她女儿一块去读书,陆云蓁只会找她不自在。
陆云蓁想做什么,想说她生了个儿子受宠爱,婆婆什么都答应她,以后侯府爵位也是三房的?
赵婉芝气不过,可和大爷说,楚庚淳只道:“都应下的事,母亲怎么会反悔,一块儿读个书而已。”
赵婉芝:“什么叫一块儿读个书而已,咱们女儿什么身份,一个奶娘的女儿,妄想飞上枝头,都不知道冲着什么来的!”
楚庚淳道:“母亲高兴,能有什么办法,先这样读着吧。让玉娴好好读书,不可懈怠。”
赵婉芝后来想想,那丫头来读书也不是全无好处,市井出身,爹娘大字不识,说是聪慧伶俐,可到底什么样谁知道呢?
她的女儿自小耳濡目染,如今已经能背数十首唐诗了。
况且女儿才五岁,加上二房的楚玉珠娇纵蛮横,如今还让先生头疼,听说那丫头已经七岁了,要是什么都不会,去学堂只会丢人现眼。
赵婉芝这般就不担心了,还贴心准备了一套笔墨纸砚和启蒙书本送过去。
她是做嫂子的,得面面俱到才行。
陆云蓁笑着收下了,后头许娘子问都要准备什么时,她道:“都准备好了,下个月让三丫去读书就是。”
改名字的事儿,陆云蓁到时再和先生说吧。
离初五还有几天呢,崔如英打算期间再回家一次,多住几天。
不然去学堂之后再回家就只能下午来回,这样才能不耽误第二天上课,时间短回去一趟也做不得什么。
且五日一次,谁知放假的两日是下雨还是什么。
回家要帮帮忙,生意如今稳妥,也不必太着急租铺子的事儿,况且不是小钱,总得攒攒银子再说。
这一晃眼就到了月底,许娘子也发了这个月的月钱。
其实来侯府还不足一个月呢,但月钱都是月底发,许娘子这月拿一两的月银,扣掉的是崔如英的束脩,这月少,等下个月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