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4/5页)
柳莉是转正没多久的记者,负责教育类型相关的新闻,工作生活一直不温不火。但是自从报道了福利院那个小姑娘的事后,着实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定的热度,连带着她也提升了知名度。
采访了两个小学生,刚好是全国竞赛的前三甲,开始就带起了话题,更不要说里面那个小姑娘的命运是如此曲折。
这段时间,她陆陆续续接到了不少来信和电话,有想知道后续的,有托她将信转交给祝霜降的。可惜信不少,却没有一封有对方父母的消息。
柳莉决定找机会将收到的信转交给祝霜降,再采访一下她,并将这个报道继续下去,直到帮她找到亲生父母。
没想到这件事还没开始做,另一篇关于洛海一中科技赛获奖的报道就被否决了。
主任看了她一眼,带她去看了拍摄王丁山说话的摄像,柳莉看的汗涔涔的,她辩解道:“这件事并不能怪罪到我身上,我是一片好心,从社会反响就能看出来!”她指着影像里的人:“还顺势抓住了这个通缉犯,难道不是功劳吗?”
主任语重心长的对她说道:“功劳当然是有的,但是不可否认,你当时写那篇报道的时候考虑的不够全面。有关未成年人的事本来就要慎重,如果在文章内加入认亲要检测DNA鉴定,事态是不是就会缓和很多?”
柳莉张了张嘴,她想说,那篇报道发出去的时候,是经过你审稿的,你当初并没有提疑义!可是她看了看主任的样子,还是什么话都没说出口。
看着摄像机里的影像,主任安慰她,“不过你放心,就算这个纪录片到时候要播放,这一段也会剪掉的。”
“只是你的工作经验还不够,需要继续学习,新闻报道呢,就先别发了,先做一些采访和信息收集的工作。”
说完后主任转身离开了,走到一半后又回来,推开门对她补充了一句:“那个祝霜降的后续,你也先别跟了,先去做别的事。”
柳莉委屈的答应了。
另一边,祝霜降跟着全校的同学们搬了凳子坐在操场上,听坐在主席台上的医生,跟他们科普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病对祝霜降来说是个很陌生的话题,但是在这个时代却不少见,特别是洛海市还是沿海城市,很多市民从小到大都有吃生腌的习惯。
而且现在对于食品安全,真的非常非常不重视,比后世更加。后世各种食品都有安全标准,虽然有些标准非常可笑,但至少有,现在很多连标准都没有。
去打酱油买米面,看到里面有虫子不要惊讶,都是正常情况。
医生在台上说,上个月洛海市下辖某县,出现了中学生感染了猪肉绦虫病送医的事,因为不是个例,所以有对源头进行追溯处理。医生要求同学们不要吃没有煮熟的米猪肉,还举了带有囊尾蚴的猪肉是什么样子的,要注意甄别。
祝霜降:“……”煮熟的也不能吃啊!
接着医生又列举了感染几种寄生虫病的症状,并且在主席台的最前端摆放了液浸在蜡封塑料瓶内的寄生虫标本。要每个离场的班级都要从主席台前绕过,看看标本的样子才能回去,一定要注意勤洗手,讲卫生。
班级内,同学们一个个都非常害怕,那些虫子的样子在大家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前两天拉肚子,不会是感染寄生虫了吧!”
另外一个同学也忧心忡忡的样子:“我写作业的时候恶心乏力,说不定也感染了寄生虫。”
他的同桌则是安慰他:“没事,你下课的时候很有活力,应该没有感染。”
但是相互讨论之下,几乎每个同学都能从自身找出一两个症状来,大家都很为自己的小命担忧,连上课都有了合理的不认真听讲的理由。
不过学生们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每个班在第二天都发放了驱虫药,是宝塔糖,免费发放,老师直接盯着同学们把它吃了。
祝霜降把宝塔糖放到嘴里,是甜甜沙沙的,还有一点薄荷的味道。
回到家里,黄嘉树站在她面前:“姐姐,我们幼儿园吃了甜甜的,打虫虫的药。”
因为黄叔叔和庄阿姨要上班的原因,黄嘉树是由爷爷奶奶带的,他也早就习惯了只在晚饭时还有周末才看到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跟姑姑的关系最亲近,毕竟每天都见面。
现在每天都见面的还要加上姐姐,祝霜降对着他问:“那你肚子里有没有虫虫?”
“没有哦,姐姐有!”黄嘉树话说的超大声。
祝霜降连忙自证清白:“姐姐也没有!”
“那爸爸有!”
好家伙,不管怎么样,总是要有个受害者才行,因为黄嘉树已经说的绘声绘色了:“爸爸的肚子里有很多虫虫,我看到的。”